历史

第1节 家世与生活环境(2/2)

他就告诉他的伙伴们他要出去散步。鄂茨是在暴风雪中走出去的,但他再也没有回来。参见科斯:《我的经济思想演进》,原稿为英文未刊稿。这件事对科斯影响很大,他总是会感到一个人不应该让别人讨厌,应该与人为善。所以,以后科斯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或是与学界交往,他都能与他有关系的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是现代社会个人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科斯也不会放弃原则而去附和他人。正如科斯自己所说的,他的“目的就是要了解经济制度的运作,获得其真理,而不是支持某些观点。而且在评论他人的观点时,我总是设法理解他们的观点是什么而不要误解之。我决不对由于欺骗而获得的胜利感到兴趣。”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1994,第360页。

    在科斯11岁的时候,他被父亲带到一位看骨相的人那里。那位看骨相的人不是根据科斯的颅骨形状,而是根据他的行为导致的印象,从自己的相书所列各种各样的个性的概要找到了科斯个性的说法。骨相先生说:“罗纳德·科斯少爷,你聪明颖慧,而且你知道自己这一点,虽然你可能倾向于低估你的才能。”“你不会像一条有病的鱼那样随波逐流……你分享巨大的精神力量,而又不会成为别人手里的一种被动工具。虽然在看到你自己有优势的地方,你可以和其他人工作,也可以为其他人工作,但是你更倾向于自己思考和为自己工作。不过,决心稍大一些可能对你更有利。”在最后的评论中,他建议科斯今后的职业最好是:“科学和商业、银行、会计,以及园艺和养鸡为业余爱好。”对他个性补充了一些评论:“需要充满希望、信任和专心——不适合于商业生活中侵略性、竞争性强的方面,或许更加积极的雄心可能有益。”骨相先生也注意到科斯的行为太小心谨慎了。王宏昌编译:《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讲演集1987~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第145页。因此,他也根本难以预料这个腼腆的小男孩有一天竟会是一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科斯在小的时候,他的腿有点毛病,医生认为他需要在腿上加上铁件。于是,他只好进入当地的残疾人学校。这种学校是由当地地方委员会办的,同时还招收精神上有病的儿童。因为在当时,这两类学校的有些课程是相同的。科斯现在已记不清楚在那里学习的课程。他现在能记忆的是有一段时间教过他们编织篮子,即学会一门社会谋生的手艺。对科斯来说,要能熟练地掌握一门有用的技术是十分不易的。

    由于就读残疾儿童学校的原因,科斯错过了通常在11岁时去参加地方中学的入学考试的机会。不过,科斯的父母并没有就此放弃努力,而是尽力地帮助科斯学习。在科斯12岁的时候,他被允许参加中学奖学金考试。对于这次考试,他已经记不得太多,参见科斯:《我的经济思想演进》,原稿为英文未刊稿。现在惟一记得的事情是在口试时,把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中的一个人物称为麦克伏里奥,引起了人们的哄堂大笑。但这个失误不是考试的关键,也没有影响他入学,科斯被授予了奖学金并且进入了当地著名中学——契尔伯文法学校。进入契尔伯文法学校是科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里正规和良好的教育,为科斯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英国教育制度,进入公立学校的儿童在11岁之前受小学教育,然后一直到至少16岁,受中学教育。而中学又分为文法中学和现代中学两大类。现代中学只为大多数的学生提供有限的教育,文法学校则为25%成绩较好的学生将来投考大学做准备。这些文法学校一般都源远流长,像伊顿公学创立在1440年。这些学校特有的气质在19世纪就已形成。那时候大英帝国正在扩张,大批的新殖民地需要信心十足的“精英分子”去治理。为了保证能提供可以令学生们前程似锦的一流的教育,这些学校的入学条件定得非常严格。在文法学校里不仅提倡严格的学业教育,而且强调人格的训练。教堂是学校学生的聚焦点,集体竞赛跟上课同样重要。为了让学生学习领导才能,纪律都是由年纪较大的学生负责训练。而且大多数文法学校一直是寄宿学校。

    可以说,科斯在契尔伯中学学习,无论是学识上,还是人格的培养上都有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学识上更是如此,科斯特别记得他们的地理教师查理·休斯顿,他将魏根纳的大陆漂移假说介绍给他们,他还带他的学生们去听皇家地理学会的讲演,其中有一次关于河流弯曲的讲演,介绍了地球转动对河道的影响。这些在书本中,在一般的中学中是无法学到的。1927年科斯参加并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历史和化学成绩都优异。进入大学,踏上新的征程,一次次的机会在向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