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什么是管理: 绝非“执行”那么简单! > 福特与斯隆:两种战略,两种架构

福特与斯隆:两种战略,两种架构(1/2)

    汽车行业主导权的纷争,提供了战略与组织间关系的一个经典案例。这个故事开始于上一世纪,当事人就是亨利·福特。在1903年建立福特汽车公司的几年内,福特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为大众制造汽车,制造工人们都买得起的汽车。正如同行们称福特是“疯狂的亨利”一样,福特制定的目标与当时一班人的观念相去甚远。那个时候,汽车是富人专有的玩具,虽然很有趣,但是价格昂贵,性能也谈不上稳定可靠。汽车制造还只是一门手艺,手工制作,一次只能生产一辆。

    经过多年的精心研制,亨利·福特终于造出了自己梦想中的汽车。这种T型车坚固结实、容易操纵,售价是825美元。第一年,也就是1908年,他们就卖出了10000多辆。这当然仅仅是个开始。福特不断削减各种成本,到了1912年,T型车的售价就降到了575美元,这也是汽车售价第一次低于人们的年均收入。到了1913年,福特汽车的年销量接近25万辆。

    福特的目标决定了他的战略,他的战略又决定了公司的结构、规模和范围。福特为大众制造的汽车必须让人们买得起,那就意味着必须是一种规模经济,是一种大规模生产。T型车的售价越便宜,买得起的人就越多;购买T型车的人越多,每辆车的平均成本也就会越低。

    其中具有突破性的改进就是建立了装配线。在1908~1912年间,装配线的建立让汽车售价降低了30%。福特在参观芝加哥一家肉品包装厂的时候受到了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