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生命是只有一次的戏剧(5)(1/2)

    (唐浩明:《曾国藩》)

    曾曰:要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那是假的。我之所以不做皇帝梦,也是在我自己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在我的一生中,总共有五次,别人劝我要有做皇帝的想法。第一次是在咸丰四年我将从湖南衡州出兵时,东洲书院的士子王闿运对我说的,当时的我完全在思考如何对付太平军上,初次听到这样的大逆不道的言论让我惊诧不已。第二次是咸丰皇帝驾崩的时候,胡林翼带来左宗棠的对联——“神所依凭,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来试探我。第三次是彭玉麟,他见世道不好,觉得要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就只有抢占东南半壁江山。第四次又是王闿运,说朝中将有大乱,应该早做筹划,我送了他三个“狂妄”。第五次是王韬,在和他讨论学习西洋的优势时,竟然叫我行非分之举,坐看朝廷与太平军的战争,以收渔翁之利。

    这些人中,除了王韬,其他的要么是我的私交挚友,要么是我的忠贞将领,在当时天下人心分崩离析的情况下,我稍微动一点心,世界也可能就不是后来的样子。但是,作为我来讲,一个孔孟之徒,还是愿意为天下苍生多考虑一点,让大家能够过一段太平的日子。要隐忍自己,而不能见机而行,像左宗棠那样想问神鼎,意欲逐鹿。

    钟说:说到左宗棠,曾公,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左宗棠因“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两个“不可”而名声大噪,日后自己带兵打仗,也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你们两个都是湖南人的杰出代表,但是,你们两个的私交后来好像并不好,你们两个的争斗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大家都想看你们之间的好戏。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最后,您先走一步时,左宗棠却给您送来了“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的对联,且署名处竟标明“晚生”,等于是间接地承认了自己的错,告诉大家你们之间的争论纯为国事,这让那些想看笑话的人大失所望。而且,日后他还是很照顾您的满女纪芬一家的。曾公,不知道您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左宗棠之间的矛盾的?

    曾曰:这个,怎么说呢?恐怕要分不同的时期来看。年轻的时候,意气之争是有的,但是到了老年,大家思想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种意气之争,就慢慢地转化为故人之情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没有笑话给大家看的原因了。

    钟说:我知道有个故事,说的就是您和左宗棠的这种意气之争。那还是发生在您散馆进京前夕的事情。

    “左季高”与“曾国藩”

    道光十九年冬,曾国藩散馆离湘乡赴京,途中路过长沙,小住了几天。一日,左宗棠和江忠源等人一起去拜访曾国藩。大家议论国是,兴致很高。左宗棠爱发表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又最会讲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曾国藩总是说不过他,心中略有些许不快。临到客人告辞时,曾国藩笑着对左宗棠说:“我送你一句话——季子自称高,与人意见辄相左。”

    话中嵌着“左宗棠”三字。左宗棠听后微微一笑,说:“我也送你一句话——藩臣当卫国,问尔经济有何曾?”

    话中也恰好嵌着“曾国藩”三字。

    “季子自称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辄相左。”

    “藩臣当卫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