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6节 怎样当社长(1)(2/2)



    (一)报业大经营观——产业观。我把它做为根本指导思想来抓。

    中国报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生成的,完全不适应市场体制的要求,报业管理思想还深藏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的阴影中。不解决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报业就无从发展。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在报业实践中也越来越自觉。所谓报业经营观,就是报业要产业化发展,研究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报业的主业观,报业的商品观,报业的动力观,也就是说要明确报业抓什么,如何抓,才能获得相应发展动力,维持其发展。

    以我所见,我们把报纸列为报业的主业;把报纸这个特殊产品作为商品去经营;把报纸的广告服务功能,作为报纸主要的动力源;而把内部的人才管理,特别是启动经济杠杆、突出按劳分配,作为启动企业内在动力的钥匙。而启动内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目标,是实现报纸质量的提高,经营规模的扩大,达到社会影响力的提高,进而实现“商品”的最佳社会效益和最佳经济效益。

    (二)抓住人力资源的开发,即抓好用人机制,启动企业活力。

    人是企业之本,人是动力之源。在人、财、物的管理中,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只有调动人的积极性,才会有人、财、物的最佳结合,才会有意想不到的创造力。

    在具体工作中,我着重抓了以下三个环节:

    1.进人机制。从《北京青年报》复刊以来,一直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内又实行考核上岗,能上能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的基本素质。特别是人才竞争意识很强,他们来自社会——人才市场,通过应聘考试——人才竞争的淘汰制,有优胜劣汰的心理准备,因此,进入岗位后都有很强的工作热情和成才**。这些年来,岗位成才已成为北京青年报人自觉奋斗的方向。

    2.激励机制。人的管理的核心是实现人的价值,使之达到满意程度。人的价值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名”,一个是“利”,名利双收是最佳结合。“名”可做为精神杠杆,以满足人的成就感和事业心,我们提倡出名记者名编辑,为其拔款出版个人作品集,鼓励成“名”成“家”。如果一个报社出了几个“名记者”,本身也是报社的财富,是报社有“人才”的象征。“利”是指按照物质利益原则进行的按劳分配,做到劳有所得,报社现行的人事工资制度就体现了工效挂钩的按劳分配制度,是体现了高收入和大差距的分配制度。当然,人的价值具有相对性,按劳分配也有受条件限制的局部相对合理性。

    3.考核机制。激励机制要靠考核管理体现出来,并落到实处。光有良好的愿望和合理的方案,不落到实处就毫无效果。抓考核制度就是抓落实,是抓任务的落实,也是抓人才价值的落实。抓住了这两个落实,就会产生理想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