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49节 泅过职场的死海(1/2)

    一个开得快的车面临的危险远比一个开得慢的车面临的危险大得多,对个坐在车上的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被车甩下来。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像是坐在时代这列快车上的乘客,你没有跟上时代,就可能被淘汰。现代社会,被时代的快车甩下来的人不在少数。

    “饭碗”仿佛突然变成了一个让人心痛不已的字眼。

    对那些曾经的“天之骄子”来说,这种痛更为钻心。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饭碗发生问题了,而且相当严重。据资料显示,2002年7月全国等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为50万,2003年7月为70余万,2004年7月有可能更多……就目前的情况看,在以后的日子里,饭碗仍将是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噩梦。而如果没有饭碗,什么理想,什么抱负,什么贡献,都将成为一场梦。

    对那些在职场上闯荡的白领来说,职业危机也是处处存在。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30岁以后,大部分白领精力和体力都有所下降,对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和生活难免显得力不从心,知识结构的老化也会造成绩效下降。另外,随着很多企业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中低层的管理职位大量减少,很多中年白领失去了在组织内进一步升迁的机会,而且还面临着被“年轻一代”代替的威胁。

    对那些自主创业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创业失败的危机依然是职业生涯的恶魔。据调查,20年前叱咤风云的许多改革英雄99%而今都不在了;被誉为“精英创业的孵化器”的中关村,每天都有不少公司成立,,但其中能够成活的却微乎其微。这些骁勇而可敬的创业者就象海边一些无辜的孩子,因为太过善于冲锋陷阵,而不知不觉中掉入了黑暗的大海。

    ……

    “铁饭碗”已经逐渐成为历史博物馆里的展品了,高枕无忧不思进取的日子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了,从个人到集体,乃至整个国家民族,都需要这种危机意识,它是个人、集体乃至国家求生存图发展所必需具有的意识。它有助于人们认清形势,设计并适时调整切实可行的生存和发展目标。

    面对竞争,谁没有危机意识,停滞不前,就意味着落后,就要被淘汰出局,马虎不得。生活离不开目标,维持现状是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提高也是目标。有时候,目标的实现和修订也是需要一些危机意识的,要避免危机,就必须积攒足够的力量,这样才可能突出重围,有所突破。

    有了危机意识,还要重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步伐,否则只有提前出局。

    职业危机可能因人、时间、环境而异,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以下四个时段最可能产生职业危机。

    第一时段:定位危机。定位危机发生在刚从学校毕业时。大多数毕业生面对眼花缭乱的职业和岗位,在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也会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选择。发生定位危机的毕业生一般可能会走两个极端:一是过于自卑,二是自视甚高。由于初涉人才市场,没有市场求职经验,在市场上几次碰壁之后,一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情绪,除了少部分毕业生可能重回学校,把读研究生作为暂时的避风港外,不少产生自卑感的人会草率地找个工作。而自视甚高的那部分毕业生对工作单位、岗位职务、福利薪酬会有过高的要求,因此,在求职过程中也很可能遇到挫折,从而陷入盲目择业的境地。

    第二时段:升职就业危机。这种危机可能产生在工作了5~7年后,也就是大约在30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我国向来就有“三十而立”的说法,这一时段的职业生涯除了少数人能如愿升职高就外,大部分人并不能万事如意。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个危机,就可能会用不正确的方法和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失意。

    第三时段:方向危机。俗话说“四十不惑”,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40岁左右会出现职业生涯的第三次危机,即继续前进的“方向危机”。因为到了40岁左右,或者你已担任了一定级别的领导职务,或者你已是这一行的“老法师”,这个时候再往哪里前进,往往因为方向不明而感到困惑,于是便产生了所谓中年改行、转业等种种问题。

    第四时段:饭碗危机。过了50岁,进入“知天命”年龄,而市场经济并不会给老年人职业生涯以特别的恩惠。这个时间段最让人担忧的是自己的饭碗问题。这一危机不仅仅只针对普通人,也可能涉及高位在身的领导者。这个时期,绝不可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思想,应当老当益壮,老骥伏枥,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

    目前,预防和解决职业危机的最佳办法即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男女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它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资源配置,是防止走上职业歧途的路标。然而绝大多数上班族忽视或者仅仅在表面上关注这一问题,他们并不懂得职业生涯设计的真正内涵。例如:“你希望做什么工作?”“五年之后,你将会做什么?”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职业人士回答不上来,甚至是一些职业经理人也为此感到迷茫。

    22岁的李丽拥有经济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