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危机管理: 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 第13节 纽约“停电”与北京“暴雨”

第13节 纽约“停电”与北京“暴雨”(1/2)

    ◎纽约走出危机

    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8月14日夜里,灯红酒绿的纽约一片漆黑。原因是这天下午4时10分,北美发生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从美国的纽约、克利夫兰、底特律,到加拿大的多伦多、渥太华,各大城市瘫痪了近30个小时,影响到美国的纽约、密歇根、俄亥俄、宾夕法尼亚、马萨诸塞、新泽西、佛蒙特7个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世界上电气化程度最高地区的5000万人,过了30个小时没有电的生活。

    断电时,正是纽约市民下班的时候。突然,办公室楼里的灯熄了、空调停了、电梯停了,街上的交通灯灭了,正在运行的地铁列车也停驶了。从纽约到多伦多的12个机场,没有一架飞机起飞。每日几十万名地铁乘客,都变成了难民。在很多高层居民楼里,因为没有电使水泵正常运转,所以很多高层住户一整天都没有水供应,他们被迫用桶从消防龙头中装水然后走楼梯把水运进家里。由于纽约市是“9·11”事件重灾区,断电陡然绷紧了人们的神经,数百万人一齐蜂拥到大街上。“人人都跑了出去,”一位名叫玛丽·霍兰的护士说,“我突然就想到了‘9·11’。”

    在纽约市大街小巷,各种说法不胫而走。危机的阴云顿时笼罩整个城市。纽约金融区不少人竞相朝着东河和布鲁克林大桥跑去。在停电后的短时间内,纽约市各摩天大楼就人去楼空,店铺纷纷关门,连联合国总部也不例外。

    在停电期间,通用汽车、克莱斯勒、福特、本田等汽车公司的35个工厂停产;仅15日一天,美加两地的400个航班取消,12个国际机场部分或全部关闭;100个电厂和25个核电厂关闭。

    此次断电使大约5000万人受到影响,这一天也成为纽约历史上最繁忙的两天之一,但是,美国政府在这场危机面前显得沉着和从容。尤其是纽约,凭借高效的应急系统和出色的危机管理能力,迅速走出了停电带来的恐慌。

    ◎北京陷入泽国

    2004年7月10日下午16时北京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但北京政府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刮风不行,小雪不行,下雨也不行,北京,你实在是太脆弱了。”这是经历了这场暴雨后,一位北京网民的留言。

    从一片泽国中艰难逃回家的北京人,用他们特有的幽默在网上分享各自的遭遇。有人说“我当了回舰长”,有人说“我是游回家的”,还有人说“莲花桥底下真的可以种莲花了。”

    虽然北京城区防汛指挥办、市政公用、电力、交通等部门参与防汛的总人数达到了近6000人,但事实依然是:道路中断、车辆抛锚、地铁进水、警方在混乱中束手无策……

    ◎纽约为什么能化险为夷

    美国的独立专家、联邦官员和停电地区的领导人指出,如果不是州级、市级有关人员在“9·11”事件以来的近两年时间里制定全面细致的应急计划,2003年停电事故造成的损失将会更大。美国总统布什也认为,纽约这次处理危机的能力比在“9·11”期间的表现好得多。

    再看北京这场暴雨。当初身处雨中的公众,都觉得自己遭遇了生平未遇的大雨。但随着数据的公布,人们终于从相关报道里了解到,这仅仅是一场“五年一遇”的暴雨。按气象专家的解释,这场雨之所以成灾,是因为单位时间降雨量大,瞬时雨量超过道路排水系统设计能力,导致道路排水不畅,造成城区大面积积水。

    从程度上看,纽约的断电事件比北京的暴雨事件严重,但纽约政府的反应却显得沉稳,关键在于有成熟的危机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能力。

    ·及时公布信息,而且信息透明。停电初始,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恐怖袭击,但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在停电后半个多小时就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向市民宣布这是一场事故。此后,市长多次通过电台广播将最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黑暗中的纽约市民,这对稳定民心、协调全市救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断电发生时,美国总统布什正在加州圣地亚哥的一处海军陆战队中同航空兵们共进午餐,然后他要赶往另一个筹款晚宴。突然,白宫办公厅主任哈金悄悄走到布什面前,俯下身对他耳语了一阵。几乎同时,电视开始播出突发新闻。哈金迅速与白宫、国土安全部联系。

    国土安全部一方面立即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预防最坏的局面。北美防空司令部下令在佛罗里达的空军基地起飞两架F-16战斗机,加强在东海岸的巡逻。同时,迅速展开事故调查。

    45分钟后,联邦调查人员断定这不是恐怖分子干的,初步断定这是一起意外事故。布什通过各大广播网对全国讲话,纽约市民才开始放下心来。

    ·由于平时的危机意识教育,一些市民已经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由于停电导致交通信号灯熄灭,开始纽约路面上一些车辆无视警察的指挥纷纷抢道,造成交通混乱。很快许多市民自发在路口担任临时指挥,交通秩序逐步恢复,大多数开车者互相礼让,也不拒绝要求搭车的人。美国红十字会的义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