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前言(1/2)

    现在的人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得辛苦,现代的社会似乎比以往更加动荡,现代人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累”。人们身边似乎充满了不安定因素。这些不安定改变了我们以往的许多观念,甚至当我们重新读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这类诗句时,感觉到的不再是诗句所传达出的优美意境,而是将其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引发更深层的恐惧和躁动。

    听起来有些夸张,是吗?如果放眼周围的世界,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中处处隐藏着危机。科技发展、世界交流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机会和喜悦,但是有优就有劣,它们也让原本远离我们的危机轻易就来到了我们身边。

    我们都感觉到了危机,但却有很多人不知道危机从何而来?如何应对?结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远的不说,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变化就是很好的证明。

    自上个世纪**十年代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世界各国中脱颖而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波涛汹涌的经济大潮,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把发展放在了首位,各级政府在考虑如何发展当地的经济,各个企业在想尽办法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个人则施展才能努力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更成功。

    然而,透过欣欣向荣的表面现象,我们忧虑地发现,我们的国家、企业乃至个人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却忘记了中国自己的一句老话:防患于未然。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在开疆拓土时很少有人想过防范时刻觊觎着我们的危机,而危机却用自身一手导演的惨剧向芸芸众生说明了忽略它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中国向来不缺乏优秀的品牌制造者,但是却缺乏优秀的危机管理者。有多少看似非常强大的企业在一夜间成名,叱喀风云三五年,却往往在遭遇到一两个似乎很小的、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就完全可以控制的“小麻烦”后便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无情地垮下去,并且是一泻千里,不可收拾。三株、秦池、爱多等一批中国旗舰企业莫不如此。

    企业如此,政府同样也是如此。中国政府不缺少具有雄韬伟略的人才,也不缺少详细周全的管理制度,但是却缺少深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