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三章 思辨(11)(2/2)

贤者与哲人的箴言、警句、寓言中追求这种智慧。他以塞尼卡门徒自诩,是这位哲人最热心的读者;他也是柏拉图的崇拜者,熟读希腊七贤、伊庇克理特斯、普鲁塔克③的作品。此外,他待那位富有哲理又十分幽默的伊索也不薄。

    天文地理他无所不通,并且触类旁通,深入到物理与数学层次;他测量大地和海洋,辨别地理气候;对于地球的四大部分:区域与民族、王国与共和国,有的浅尝辄止,有的深入而论,以免被他人视为庸俗之辈;庸人要么是出于无知,要么因为怠惰,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立足于何处。

    他还根据自己智慧能及的范围,涉猎占星术。他辩认各种各样的天体,观察其运动规律,研究恒星与行星之间的关系,观察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

    他在专注以上学问之外,还勤读圣经,认为它是学术的冠冕之作。圣经是最有益、最丰富的读物,为天下君王中的凤凰大阿封索所喜爱。他虽日理万机,沉浸于英雄伟业之中,仍将整部圣经通读14遍。

    博学多闻使他变得更加卓越:道德哲学使其明慎;自然科学使其明智;历史使其谨慎;诗歌使其机趣;修辞使其雄辩;人文学科使其明裁审辨;天文地理使其见多识广;圣经使其爱己爱人。整合起来,成就了一个完美之人,也揭开了他人生的第一幕。

    第二幕是游历。对于富于好奇与观察力的人,游历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他四处搜寻并享受世上种种美事,因为要充分享受事物,必须亲眼见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想像上。

    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地球,信步行走在所有国家和地区:富裕的西班牙、勇敢的波兰、令人赏心悦目的莫斯科,以及集以上于一体的意大利。他欣赏城市中最著名的广场,寻访古今一切高贵事物:宏伟的寺庙、华丽的建筑、卓越的政府、智慧的居民、高雅的贵族、饱学的智者。

    他出入王侯将相之家,观赏绘画、雕刻、织锦、图书、珠宝、徽章、林园及博物馆,品味种种天然与人为造诣的非凡杰作。

    他与世上文、武、艺界一流的精华人物交游,鉴赏他们身上所有优异的地方,并以明达之心加以评点、议论、比较,给予恰当的评价。

    其人生第三幕,也是最佳、最伟大的一幕,那就是沉思所读所见。自感官之门进入的一切,都必须经过“理解”这道海关,接受搜查检验。他深思、判断、推理、推敲,以抽取事物的本质。他将所读所见尽收脑海,如今反刍,仔细过滤养分,更深入一步探究真理,以便自己的精神性灵获得更精纯的智慧来滋养。

    一个人到了成熟的年龄,自然而然就懂得如何沉思静观,因为**力量渐退之际,正是灵魂力量渐长之时。人身体渐衰的时候,精神就会加强。成熟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与年轻时会迥然相异,因为理智与情绪火候正好适宜,我们经常可以明慎回顾,将青年时代只窥一斑之事,看个充分,看个透彻。

    眼见使人多识,静观使人多智。先哲们十分重视游历,以双目双足来探索,然后再用心智来思考。哲人之所以难得,正是由于这个道理。慎思明辨到了顶点,就是以哲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如同那细小的蜜蜂,从事物之中吸取有用的蜜液与精美的品位。哲学本身是对死亡的沉思:人只有一次死亡,必须常存于心,以善其死。

    ①Horace,罗马诗人,极受奥古斯都敬重。

    ②Maritial,罗马诗人,现代警句诗的开山祖师。

    ③Plutarch,希腊诗人,但受罗马帝国皇帝器重,目前对希腊和罗马历史的了解,多半因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