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51节:军史教育:讲故事也增效(2/2)

/P>

    有意思的是,传统成为部队战斗力的一部分。所以,昨天的事情,到今天就可以是故事。



    企业家思想的传承,也应该从讲故事开始。由于人们习惯于以“询问”及“聆听”的方式来向他人取得事件的内容,而不是通过文字、理论灌输得到,因此,借由说故事来诉说事件、诠释相关思想,的确是比较容易引发人们的兴趣、产生较深远影响、很快见诸行动的方式。其实,讲故事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将讲故事手法巧妙地运用到企业管理和运营中,的确可以促使员工愿意敞开心扉,进而达到企业家思想传承、教育引导员工的效果。



    为使自己的管理人员更有效地进行故事叙述,1965年,美国有“蓝色巨人”之称的IBM专门在纽约的管理发展部聘请了在好莱坞有15年剧本写作和故事编辑经验的彼得·奥拓作为他们的咨询人员,在有效叙事的训练方面教给IBM的经理编故事的经验。



    讲故事,是用最通俗、浅显的方式,来表达深刻的道理。从某种角度讲,**就是讲故事的高手:当其所领导的中国**将要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他向全党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当夺取全国政权进入决战阶段的时候,他讲了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教育全党要“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企业家学会讲故事,一方面,通过故事形式,教育企业员工,宣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把自己企业的事情通过故事形式告诉客户、社会,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中国人了解海尔,大多是通过“洗土豆的洗衣机”、“厂长用大锤砸不合格的电冰箱”、“海尔模式激活休克鱼”等等故事了解的。而这些故事,如果我们追根溯源,会发现都是海尔教父张瑞敏自己讲出来的。



    我们看看世界上那些著名的跨国公司,他们的市场攻略与中国的解放军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今天熟识的可口可乐、麦当劳,最早多是从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知道的;20年前,我们疯狂购买日本产品,多是从看日本电视连续剧开始的;韩国经济的影响,我们多是从强劲的“韩流”、从《我的野蛮女友》等电影和歌曲中感受的。



    任何一个企业“攻城掠地”抢占市场,无论产品如何,实际上都离不开文化。在产品日益丰富、充足的今天,消费者早已不满足于产品单一的使用功能,而关注附加于产品上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因此,文化之于企业,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具有竞争力。创建一个文化型组织是中国各类管理者的唯一选择。



    成功的企业家,应该是布道者,是讲故事高手。搞明白了这一点,倒让我很是怀念孙敬修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