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永不放弃: 《励志经典》系列之二 > 第8节 失败次数与成功机会成正比(1)

第8节 失败次数与成功机会成正比(1)(1/2)

    一个人再伟大,能力再强,没有发展机会,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有人曾经问爱迪生:“你失败了1 200次吗?”爱迪生回答:“不,我成功了1 200次,因为在这1 200次中,我发现了1 200种材料不能用来发光。”

    1 200和1两个数字对比是个什么概念?

    就科学史而言,其实是一部失败史。当我们把科学作为动态过程来考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辉煌成果,而且包含着难以计数的失败和挫折。这后一部分,是更深刻、更富于启发性的,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的。华罗庚教授在谈到科学史时指出:“不要认为科学研究是一帆风顺的,一搞就成功。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经过许多失败的经历而后成功的。”科学史是这样,对于从事科学活动的人来说,也是这样。法拉第曾说:“就是最成功的科学家,在他每10个希望和初步结论中,能实现的也不到1个。”英国科学家威廉·汤姆生,一生发表了600多篇学术论文,申请了70种发明品的专利,得到了250多所学校和团体的荣誉头衔。他在回顾50年的奋斗历程时,竟用“失败”二字来代表自己一生的事业。这既是汤姆生的自知和伟大,也是对他个人事业史最发人深省的总结。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不是在克服困难过程中掉队的,而是被失败吓跑的。如果我们能够像华罗庚、法拉第、汤姆生那样,充分理解失败对于科学事业的意义,那么,我们就会有应付各种最坏可能的思想准备。在从事任何事业的时候,特别是那些开创**业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思想准备是大不一样的。

    所以说,不管是谁,如果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要准备经受失败,不怕失败。人既要敢做成功的英雄,也要准备做不怕失败的英雄,而且只有做后者的准备,才有成为前者的可能。不怕失败,这是一种可敬的英雄性格。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每次看运动会时,都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落后而仍然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