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善良在传递中释放能量(1/2)

    19世纪末,在英国的乡下,有位绅士带着他的孩子到河边野餐。由于不留神,孩子意外地掉到水流湍急的河水里,众人一时惊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个叫弗莱明的乡下小孩子,奋不顾身地跳进河水中,三两下便将小孩救了上来。

    绅士十分感激弗莱明的英勇行为,便留下一个承诺:愿意负担他一生所有的学习费用。

    由于绅士的资助,弗莱明学业有成,后来在一所知名的大学搞医学研究工作,负责进行有关培养细菌的科学实验。

    当时的医学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弗莱明负责的细菌培养工作十分艰难,时常因为细菌保存温度的控制不当,而导致培养皿中的培养液发霉,而培养液一旦发霉,就要全部丢弃,还得重新再做一次实验。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弗莱明的同事们难免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但弗莱明的态度则不一样,他不是将发霉的培养液丢弃了事,而是不断地用显微镜观察已经发霉的培养液。他决心把前因后果弄个水落石出。

    经过不断地研究,弗莱明终于在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了侵入培养皿的霉菌,是如何不停地吞噬培养液中的细菌。弗莱明从中得到灵感,于1929年,在一个个被实验室同事舍弃不要的培养皿中,成功地提炼出可以对抗致命病菌的“盘尼西林”,也就是至今仍被临床治疗广泛应用的“青霉素”。

    “青霉素”诞生不久,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幸患上了在当时足以使人致命的肺炎,众医生束手无策。有人向他建议,用新发明的“青霉素”试一试,这可能对治疗他的肺炎有显著的疗效。

    一向固执的丘吉尔不为所动,坚决反对,说自己不愿成为试验新药的白老鼠。但当丘吉尔得知发明“青霉素”的学者原来是早年将自己从河水中救出的弗莱明之后,态度大变,高兴地说:“如果是他,我愿意试一试。毕竟在我小的时候,他曾从河水中救过我。我想这一次,他应该不至于害死我才对。”

    从挫折中找到拯救世人良药的弗莱明,再次救了丘吉尔一命;而丘吉尔在二次大战期间,领导欧洲盟军,成功地遏制了法西斯纳粹称霸世界的野心。

    这个故事讲的是善良在人们的传递中不断升华的过程,也是善良在人们的传递中释放越来越大的能量的过程。弗莱明从河水中救了丘吉尔的命,不然,恐怕也就没有日后的丘吉尔首相。丘吉尔的父亲资助了弗莱明的学业,不然,恐怕也就没有了拯救千千万万病人的“青霉素”。弗莱明从肺炎的死亡线上又一次救了丘吉尔的命,不然,恐怕就没有丘吉尔领导的欧洲盟军。不用多说,丘吉尔为二战的胜利和人类和平做出了贡献。

    生活也许就是这样,人们在善良的相互传递中得到好处,在互相帮助中不断前进,在互相支持**同走向美好的明天。

    拥抱对手

    有一次,早稻田实业学校的校队与另一所高中校队进行棒球比赛。那时,王贞治是早稻田实业学校队的队员。比赛中,他的手上起了一个血泡,但没有吱声,仍旧上了场,由于用力过猛,血泡破裂,更加疼痛。

    队友发现了球上的血迹,跑了过来,问他:“怎么,手破了?还能投吗?”

    王贞治装作若无其事地回答:“没什么,只是破了一点点皮。”

    他不顾疼痛,继续参赛,而且每球都控制得恰到好处,最终以4∶0战胜了对手。比赛结束,他高兴极了,又蹦又跳,把手套抛向天空,口中喊道:“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我们在东京压倒群雄!”

    事后,哥哥王铁成却责备他说:“你那天的表现真是太糟糕了!”

    他莫名其妙地问哥哥:“怎么了?”

    哥哥说:“你想过没有,你打赢了,很高兴,得意忘形;而对手呢,他们失败了,心里会好受吗?你抛手套,高声呼喊,客观上就相当于当众羞辱对手,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希望你以后在胜利后一定要顾及对手的情感!”

    哥哥的严厉批评,使王贞治的心灵受到震撼。如果在击败对手后忘乎所以,不经意地伤害了对手的尊严,的确就像在对手的伤口上撒盐。

    一个不尊重对手的人,不可能赢得对手们的尊重。王贞治提醒自己,应该记住一句有益的箴言:任何事业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