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大学之道(2/2)

。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一个孩子在寻找人生的答案时,他得不到正确的回答。

    从一开始,学校的教育理念就错了。老师们说,孩子们的人格是有缺陷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能够完善孩子们的人格。老师们认为,他们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出一个完美的自我。可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那就是:无论自我如何完美,它都不过是一张虚假的面具而已。

    其实,孩子们的人格本来就是完善的。他们活得那样纯真,那样自然和谐,甚至让每个成年人都羡慕不已。可是,老师们一定要坚持认为孩子的人格是有缺陷的,否则,老师的价值如何体现呢?所以,老师们的动机也是自我的。

    一个错误的教育路线和一群错误的教育工作者怎么可能把孩子们培养成真正有爱心的人呢?孩子们学到了一些资料性和技巧性的知识,但他们忘记了爱,他们把爱也理解成了一种公关技巧。结果,学校没有能够培养出大人,倒是培养了一大群自作聪明的小人。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这个汉字,古代写作“悳”,直心即是德也。德的本意,指的是一颗天真率直的心。真心谓之德,真情谓之亲,草木萌芽者皆谓之民。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大学之道,在于你能否明白你那颗晶莹透明的真心,在于你能否用那颗真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在于你能否到达本性纯洁的至善境界。

    接下来,《大学》就谈到了一个管理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