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0篇 地形(2)(2/2)

击强”了。

    这一段的重点,除了料敌,就是“选锋”了。

    所谓选锋,就是在士卒中选择勇悍精干者,编为劲旅,以担任最艰难、最危险的战役之用,但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目的,是提升整体团队的战力。

    尉缭子兵法也说过:“武士不选,则众不强”。道理很简单,大部队中,强弱、智愚、老少不一;如果全部混编在一起,在相同的号令下,弱的会削弱强的,愚的会钝化智的,老的会拖垮少的;如果把不同等级层次的士卒区分开来,则强、智、少就不会被弱、愚、老牵制;不同的任务派任不同等级的队伍,则不但效率更好,整体战力更能提升。

    除此之外,选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让强而有能者出头。当一个大团队中,强、能者能迅速位居领导阶层时,团队的整体能量就能发挥至极限,若是军队,就会成为一支战胜攻取的劲旅。

    谢玄精选北府兵大破苻坚乌合之众

    东晋时的淝水之战,东晋之所以能获胜,除了宰相谢安沉着冷静的安定人心之策外,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北府兵”。

    北府兵是东晋大将谢玄于镇守广陵时,召募从江北逃到江南的勇士组合而成的,在谢玄的严格训练之下,战斗力特别强,远胜于一般东晋士卒。

    淝水大战初起时,东晋只以八万军力对抗前秦的八十万大军;在以一对十的绝对劣势下,东晋上下人心惶惶,都以为晋军必败;但大将谢玄却以一场胜仗稳住了军心。

    情势转变的关键,就在于经过严格选锋的北府兵。

    前秦大军一路南下,前锋梁成领兵五万先行。谢玄考虑到一旦前秦主力抵达,晋军将难以抵挡,便决定先挫挫其前锋的锐气,于是派出大将刘牢之夜袭梁成。前秦军半夜遇袭,一时措手不及,被刘牢之杀得大败,梁成被俘。刘牢之以五千之寡大破梁成五万之众,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也粉碎了前秦军不败的神话,经过这一场胜仗后,晋军由被动转为主动,逐渐掌握了攻守节奏,为胜利打下了基础。

    以上六项(走兵,不量寡众;弛兵,本乏刑德:陷兵,失于训练;崩兵,非理兴怒;乱兵,法令不行;北兵,不择骁勇。)都是致败之道,是将领的重责大任,不可不谨慎深思的。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充分利用地形,是战争取胜最大的助益。

    探索敌情,研判情势,详究地形利我害敌之处,计算争战之地行程,以取得致敌制胜机先,是将领的重责大任。

    详悉这些用战基本原则,一定胜利;反之,不详悉这些用战基本原则,一定失败。

    所以,当形势、资讯显示必然胜利时,就算国君说不打,身为将领一定要坚持开战;当形势、资讯显示不必然胜利时,即使国君表示开打,也一定要坚持不战。

    身为将领,战胜攻取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坚壁不战也不畏惧刑责处罚;把人民安全与国家利益摆中间,个人名声与安危放两边,这样的将领,才是国家最珍贵的瑰宝。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把士卒当做婴儿般呵护,士卒就会乐意和将领冒险犯难;把士卒当做亲生儿子般疼惜,士卒就会乐意和将领一起拼死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