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9篇 行军(1)(2/2)

人过河,敌人怕你在半济时攻击他,一定不会过河,这一来,仗就打不成了。

    若战地附近有水流,务必在向阳的高地上布阵,以收居高临下的地利之便;切忌布阵于水道的下游,以免被敌军居高临下,采取水攻。

    这是在水道上安置军队的原则。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斥泽指的是咸卤之地。这种地的质地极咸,水草极差,甚至无水无草;即便有水也是咸水,人畜不能饮。

    面对斥泽之地,要尽速穿越,不要停留。万一在斥泽之地与敌军遭遇,要尽量在靠近水草,背后有树林处,驻军布阵。

    这是在斥泽之地安置军队的原则。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在平地上,最佳处军方式有三个原则:

    (1)平坦宽阔,回旋空间大之地(处易)。

    (2)把主力军安置在背有高地处(而右背高)。

    (3)前低后高(前死后生:死指战势不利之地,也就是低地;生指战势有利之地,也就是高地。低地之所以称死,是因为以下趋高;高地之所以称生,是因为居高临下,掌握较能致胜的制高点)。

    这就是平陆安置军队的基本原则。

    这四种不同地形的安置军队原则,就是黄帝之所以能打败四方诸侯,而雄霸天下的凭藉。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处军的基本原则是,高地为最佳,低地为最下;面向明朗之地为优,阴郁之地为劣。选择近水草等容易就近补给(养生)之地,让自己充实有备;抢占在强势的一方(处实),使士卒不容易感染致疾,以获得必胜的最佳条件。

    对于丘陵堤防,应该抢占面阳的高点(必处其阳),以此为大军主力的倚恃驻扎之地(而右背之。古人以右为尊,故此处的右不是指右边,而是指大军主力;背是指以面阳的高点为主力在背后的依恃)。

    这种安置军队的方法,对兵道最有利,而这全都拜地利之赐。

    行经水道时,若上流下大雨(上雨),水中出现漂流物与泡沫(水沫),水流又急时,不要涉水过河;一定要等到没有水沫(上流不再下雨),水流也安定下来时再渡河。原因有二:

    (1)水急时渡河,容易失辎重、伤士卒。

    (2)提防敌军在上流积水决堤,以水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