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相关评论(2)(2/2)

人看起来这两个行政当局没有什么区别,对一般美国人和西方人来说,克林顿是比较世界主义的,而小布什,尤其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形象,难免让人觉得此人飞扬跋扈胜过很多前任。

    实际上,从冷战后期开始,美国政治就一直呈现一种“两条路线斗争”。两条路线代表着持两种不同世界观的美国人。一种人害怕不确定性,害怕全球化,害怕外国人,害怕与基督教新教不一样的东西。其群众基础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南部,东西海岸大城市的人私下称之为“小镇上的共和党人”,说起来一付不齿口吻,就像在说“乡巴佬”;另一种人则主要来自东西海岸,那里移民密集,文化多元;他们成天跟外国人和外国打交道,相信全球化最终有利于美国,也宁愿把不确定性当作生活常态,假如不是还要作它的潮流领袖的话。这些人则往往被“小镇上的共和党人”讥讽为“东海岸的自由派”或“西海岸的半疯子”。而鲁宾本人,作为纽约的欧洲犹太移民子弟(他的家庭只是出于健康原因才迁居迈阿密的),接受的教养自然要远比“小镇上的共和党人”开放得多。

    在911以后的美国,小布什领导的伊拉克战争愈加显得师出无名,新的总统大选又即将到来之际,鲁宾以前朝元老的身份抛出了他对未来世界及美国角色的看法,难免有他的政治企图。这一手,甚至有点像秦末大起义即将爆发之际,圯上老人送给张良的那部《黄石公三略》,以帮助有世界主义眼光的新一代领袖在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时代为美国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导航。倘若不是这样,倘若仅仅写一本任何内幕情节都不披露的回忆录,或诠释自然科学家和金融理论家的什么理论,鲁宾的书又怎么会受到那么多的推崇?

    对于这个世界上不得不与美国一道生存的人们来说,鲁宾的书,不亚于一大堆的政策研究机构的国际政策咨询报告,为我们了解未来10年间美国有识之士对世界(包括对中国角色),以及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看法提供了一个绝好参照。可以断言,在后911时代,最具可能性被美国政治家一再捡起、且最具世界主义倾向的政策和旗号,将莫过于鲁宾的境界——而最具可能性被美国政治家一再捡起、且最具罗马帝国遗风的政策和旗号,大概也莫过于小布什周围的那班骄兵悍将的主张了。

    这也就是说,66岁的鲁宾对政治(他叫公众政策事务)的热情依然高涨。虽然我们无法知道他今后是否再承担公职——这也将视美国对他的需要而定,但至少靠这本书,以及他作为美国历史上最长一个繁荣期的一位财长的业绩,他可以当之无愧地赢得顶级政策师爷的地位。有的共和党人在互联网上评论说:“鲁宾不愧是美国政治的超级明星,只可惜他是民主党人。”《福布斯》杂志甚至把鲁宾论金融与基辛格论外交相提并论。相信也会有美国政治学系的教师把这本书当作辅助教材的。

    然而正如鲁宾所说,当今世界的变局,尚刚刚开始。如果说1997-98年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第一次突出展示了全球化潜在的危险和缺陷”,他的书或许也可被称为留给未来世界经理人的第一份功课。而未来美国是否真的会成为一个称职的世界经理人,这位经理人将如何与其他经理人合作和分工,或许还要靠很多个鲁宾来教它做功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