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2节 性格充满矛盾的中国人(2/2)

作。任何人都能很快地意识到表面的客套话与心底话的差异,也颇能预测何时我们必须处在何种状态之下。可以这么说,有些中国人是逢场作戏的能手。当然,我们很少直接攻击说表面话的人,有时更是心存感激于他人的表面文章。但是,我们往往会在背后讥笑那些做表面文章的人。

    部分中国人的矛盾性格使他们习惯于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或者是自己人与外人,这种严格对立的区分是为了分别采取不同的交往策略。对好人,我们尊敬、同情、帮助、爱护、热情;对坏人,我们贬低、憎恨、厌恶、冷淡、疏远。对待自己人,我们舍得牺牲自己的利益,敢于袒露自己的心声,不会太在乎礼节和形式;而对于外人,我们不能让他占便宜,对他们一定要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他们佯装客气和热情,而实则并非如此。

    矛盾性格的反面就是调和矛盾,多数中国人总是喜欢调和与折中。比如你跟单位的同事说,我这位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可能会一致不同意。但如果你进一步要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但事情一旦有激化的倾向,那就会有无数的力量加以牵制,最终达成折衷的方案。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多数中国人总是愿意避免矛盾的过分激化,喜欢采用中庸调和的方法对待矛盾。

    中国人对于矛盾的调和受了“重和合”思想的影响。在和谐的原则下,中国人总是愿意去调和矛盾。因而,多数中国人的矛盾性格是次要于他们的求和性格的,即只有在不违反求和原则的前提下,其矛盾性格才会暴露出来;否则,违反了和谐的要求,其矛盾将会被调和,表现出的仍然是和谐的气氛和求和的性格。

    由于多数中国人矛盾调和性格的存在,在一旦矛盾无法调和的情况下,他们的性格特征就会走向它的反面,这也就是其矛盾性格的又一个方面。集体主义精神就会被窝里斗所代替,诚实会被虚伪所代替,利他主义会被自私所代替,顺从会被叛逆所代替,实用主义会被理想主义所代替,道德会被不道德所代替,富于同情心会被无恻隐之心所代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