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6节 社会化性格(2/2)

这种过程中形成并深化了。一般来说,对于违反传统、破坏规矩的人,我们视之为大逆不道并努力排斥他;对于自信心不强、患得患失的人,我们视之为自卑;对于自信心太强、刚愎自用的人,我们视之为自负,一概加以贬低。正因为这些态度几乎成了一种准则或规范,人们的行为也逐渐顺应于社会的度的范围了。

    客观地说,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对于道德规范的遵守和伦理秩序的维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在社会,它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诸多弊端。例如,“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等一类的民族心理就在相当程度上约束了人的上进心和进取力。正是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造就了部分人隐忍、退避、克制、保守、稳重、中庸等一系列性格特点。可以说中国人的很多性格特质都是因其社会化性格而形成的,在随后的章节中,会有更进一步的阐述。

    如果深究起来,我们还会发现,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庸之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庸之道是要求人们不要走极端。这种“不走极端”的观点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的行为与社会的看法一致,即不超出社会所认可和允许的范围。过分的有决心和没决心,过分的坚持和不坚持,过分的反抗和不反抗,过分的细分和不细分,过分的有耐心和没耐心,过分的容忍和不容忍……等等,都不能为社会所理解和接受,当然也不符合中庸之道的原则,因而总是遭到社会的反对和排斥,人们的行为也就被约束在社会所认可的过分的有决心和过分的没决心之间,过分的细分和过分的不细心之间,过分的容忍和过分的不容忍之间……等等,即凡事不过分,不走到两个极端去。

    一方面,中庸的思想使人们更加谨慎行事,尽量不过度,尽量在社会认可的度的范围之内,这就使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更加显著,人们更加在乎周围人的看法,更加顺从于其他人的观点而行事;另一方面,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也使中庸的思想得以更好地传播和继承。根据别人的看法,别人所认可的范围来实施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要违逆众人的意见,不过分行事,凡事不过分的信条使得人们加深了对于中庸思想的理解和维护,中庸思想由此才得以更加迅速、广泛、久远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