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专注: 中国企业如何抵御诱惑健康成长 > 第6节 诱惑的11种“美丽”表情(4)

第6节 诱惑的11种“美丽”表情(4)(1/2)

    ●上市不能赶时髦,更不要本末倒置。

    上市是企业获得外部资源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企业融通外部资金的一种可行性选择,并且上市和“下市”都应该是企业可以考虑的一种选择。

    如果企业的项目前景确实比较好,但是风险也比较大,靠内部融资发展不起来,靠银行贷款也不足以满足扩张的资金需求,则可以通过上市出让股权换取资金。这时,企业应该考虑的是能否卖出一个好价钱,也就是现有股东和经理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和外部市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之间的差异大小。如果值得就上市,不值得就不上市。已经上市的企业,如果企业内在价值确实很大而资本市场没有充分认识,还可以考虑“下市”。

    筹划上市的企业一定要明确上市的动因,要看清上市的“双刃剑”,须在利与弊之间作好权衡。因为,企业上市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约束的一面。

    1、投机心理要不得。

    当前之所以有那么多企业热衷上市,其中不乏功利主义者,钻政策和体制的空子,进行所谓的题材炒作,然后在股市上捞一笔走人;但随着股市的逐渐成熟,这样的“空子”将会越来越少,一旦“心存不轨”就会受到惩罚。

    2、上市融资成本要高于贷款。

    上市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企业融资燃眉之急,为其自身发展提供有效的后续资金。不过,如果企业利润很好,上市就意味着将利润与别人共享,其付出的成本远比贷款高;如果企业发展一般,在银行贷不到款,想在股市上有所作为也很难。

    3、随时有可能失去控制权。

    通过上市,企业可以借资本社会化的契机,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必须明白,在上市获得外部资本后,创业者将失去一部分对企业的控制权。作为公众公司,大家都有投资购买的权利,如果碰到大买家在股市上恶意收购,随时都会有失去“控制权”的危险,企业就有可能易主。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逻辑,一旦获得内部资源,资本就会变成一个主人。比如新浪网是王志东创办的,但当外部资本成为主导的时候,王志东就成为职业经理人,你干不好就要下台。

    4、稍有不慎形象就不保。

    上市能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对企业特别是生产大众消费品企业的产品销售,有一定的帮助。企业上市后,将受到监管机构、公众股东、媒体等各方面的监督。企业运作的随意性就不像以前那么大了,哪怕一个信息的披露,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财务要透明,部分商业秘密因此消失。同时,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宏观政策由原来保护所有的上市公司转为监管违规企业。2004年底发生的“江苏琼花”事件就很能说明问题,未上市前,企业委托理财无须对外公布,完全是自身行为;但上市后,成了公众公司,不对外公布就是违规,就必然会受到谴责,公众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6、国际化诱惑/后脚能跟上前脚吗?

    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是目前中国企业界十分诱人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全球化的时代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的一个必然趋势。近年来,包括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在内的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增长迅猛。然而,几次“折戟沉沙”的教训敲响了警钟,进军国际市场必须严防风险。

    跨区域、跨国门,前脚迈出去容易,后腿蹬起来有力吗?

    ●外国人的钱不容易赚。

    人们常常理解国际化就是将产品卖到国外去,在国外开辟市场。不过,真正的国际化不仅仅是把产品卖到了国外,或者是拿到了国外的订单,也不仅仅是在国外设立了分公司或者加工厂。段永基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家企业在美国开了公司,但公司董事会成员不仅都是中国人,而且完全是按中国人的思维、观念甚至习惯在做外国人的生意。这样做生意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水土不服嘛。现在很多人认为到国外开一家公司,找几个能够讲一些英语的人就国际化了,其实差得很远。

    只有具备为国外客户提供完整服务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所谓“完整服务”,就是不仅能够了解国外消费者的需求,熟悉国外的商业规则,了解他们的价值观、文化背景,建立必要的社会关系,融入到他们的主流生活中去,还能够以他们的思维、观念、习惯,为他们提供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通俗一点说,就是“用外国人的思维方式,赚外国人的钱”。

    一个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在国际市场上需要资本、技术、市场网络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所以,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就像历史上的楚汉争霸,中国企业犹如实力弱小的刘邦,要想在一场实力悬殊的竞争当中力拔头筹,就必须采取一些特定的策略,最后达到由弱转强,以弱胜强。比如,传统制造型企业可以走OEM路子,大型企业集团可以走规模化的兼并收购之路。

    ●站着出去躺着回来。

    许多企业曾尝试过在国外设立办事机构,进行贸易和自有产品的推广,最终都铩羽而归。中川国际公司兵败乌干达,是一次海外风险毁了一个企业的典型案例。这家当时刚升至全球承包商500强第141位的外经贸公司,却因乌干达欧文电站项目突然亏损8300万元,并遭遇严重的国际信誉危机,在随后的7年里没有新项目。中川国际公司1996年度报告将项目失败原因简练地概括为:标价过低,合同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周转资金不足,加之业主代表及监工多次制造障碍,导致该公司被终止雇佣关系。其实,低价竞标、在项目实施中途资金周转不开,是引发中川国际发生危机的基础原因,但最后真正导致项目失败的是项目管理不善。乌干达欧文电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