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节 企业家特质(1/2)

    企业老板与企业家的区别

    企业老板和企业家的差别,在于他们对企业经营与规划的前瞻性考量。企业老板的从商动机多半只是为了求生存或维持生计,而企业家则是以独到的经营策略,不断地追求企业的创新与成长。

    史蒂文·乔伯、西蒙·克雷、泰德·透纳和马图烈是4个美国企业主。这4人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从广义上来说他们都是“企业家”,然而,马图烈先生和另外3位则有明显的差异之处。

    1940年,马图烈先生在家乡便是位人人称赞的杂货商,他在达斯莫伊那贩卖商品、杂货。马图烈无法说出现今商业文化中“顾客至上”的大道理,但他却早已领悟,邻居的家庭主妇们是他赖以为生的对象。马图烈经常走进排队购买他杂货店面包的人群,和他们相互交换新闻和趣事。

    上世纪80年代,马图烈开设的杂货店已被一家珠宝店所取代。但从未发现有一家名为马图烈的连锁商店在美国各地与知名速食连锁店在市场上竞争。马图烈先生穷其一生,连个投资银行家都不认识。马图烈也从未考虑雇请财务执行长,他所关心的是,蔬菜新不新鲜和房租支票何时到期,他经商的惟一动机是,求得家庭温饱,让顾客快乐和确定杂货供应商每天准时将货品送达,而主管汇报、财产评估和反抗充满对立型态的企业接收等等,绝未分散过马图烈的事业经营。

    将马图烈与企业家的性感偶像史蒂文·乔伯相比较,便显示出他俩的不同之处,特别是乔伯在规划公司未来的经营计划时。乔伯的财务规划,包括了复杂的资产与负债的比例,股东、银行家,甚或昔日的市场的竞争者,都在公司组成名单之内。何时推出新产品也依计划进行,聘用拥有企管硕士学历的管理人员和业界顶尖高手,并让他们参与公司策略规划,一切均按部就班,而且团队运作成效良好。

    马图烈和乔伯的企业经营,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我翻阅《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没有“企业家”这个词,可见,中国以前是没有企业家的,或企业家是不受重视的。韦伯辞典的解释是,企业家就是“开设并管理公司,从事于担负风险,追求利润者”。依韦伯辞典的解释,乔伯和马图烈都可称之为企业家。但是,在我们的认知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马图烈的生意经营之道与企业家的领域可说是遥不可及,马图烈只能说是个“磨刀匠”和“清扫者”。因为在忙碌的一天中,他辛苦做的是卸货、擦拭办公室、签发支票和指挥他的簿记员。

    相反地,乔伯充分利用与广告商开会的空档期间,与研究发展部门人员开会,与投资银行家联系,与合伙资本家协商。乔伯全盘指挥,但充分授权。

    但是,马图烈在生意上的主要接触对象则是邮差、货车司机和银行员;而乔伯往来的,则尽是投资银行家、合伙资本家和相关企业的总裁。

    形容马图烈最贴切的字眼应是“企业老板”。因为,马图烈企业策略的基本教义是:缺乏政策方针,毫无前例可循,以及缺乏次序逻辑。因此,“企业老板”最能描述他。

    如果读者对企业老板和企业家的差异仍感模糊,或许下列的比较表可提供协助。

    企业老板企业家往来层级较低,行事格局较小往来层级较高,行事格局较大拥有记账员拥有执行财务长,或是会计师或税务顾问,或以上兼具着重支票的收支平衡善于管理现金事后反应事前规划行事听天由命遇事请益咨询将一切暴露在风险中只在生意业务里冒险完成基本需求追求梦想与理念

    通常,企业老板也能蜕变成为企业家,但只有当他们的从商动机改变,不再只是为求存活或是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