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江湖中国 > 人情二字的各种含义

人情二字的各种含义(1/2)

    中国人几乎天天接触人情,若在中小型城市或乡镇生活,则几乎浸泡在人情的汪洋大海。由于人情起源于习俗、口语和惯例,未经显学校正,所以具有民间性和含糊性。同样二字,有时指一件事,有时指另一件事,并非违背逻辑同一律,而是从来就未被整合过,相互之间关联未被廓清。下面,我们就来逐一分析。

    1.人情最常见的是礼物

    做人情大多要送礼,钱或物,皆可入“礼”。“礼”,最低限度上必须是有意义物品,其意义可务虚,也可务实。务虚诉求精神价值,譬如纪念品或个人嗜好,务实涉及钱财,其中暗含邀约,欲托人办事。至于称“礼”而不称其他,从“礼”字可推测其来源于西周古礼制度。在上古年代,“礼”是宏大涵盖一切的制度平台,超过现在宪法,是法律、伦理、宗教三者的总和。关系网将托人办事称作“送礼”,暗示一定规范,而非彻头彻尾商品交易。

    2.不是钱物的人情

    人情除了是礼物,有时也不是钱物,譬如典型的人情是救助、赞助、提携、帮忙、支援、通融、特权、后门等非物质、非经济“软类目”……是一般的泛化生存价值,当中部分可折算成金钱,部分则不可。在现代话语里,人情是利益的一种类型,是有中国特色的、拥有特殊交换机制和惯例制度的利益载体。

    3.人情含有模糊的情义

    21世纪以来,人情现象受市场经济冲击而彻底蜕变,渐与生意市场混淆不清。但在典型传统之下,人情蕴含一种无法剥离的情义,譬如救命之恩、助人之善,以及心存报答、感恩戴德,这当中除开好处,还有情义。人情之所以叫人情,就因为传统人情曾经含有过“情”和“义”,传统人情是以“利”带“义”的二元设计,至于这情义是真心还是做戏,礼教文化并不看重。它是一种格式,允许真也允许假,唯表达心意即可。人情既是江湖宪法,江湖既是蜕化的礼教,那就不可能不受礼教影响。

    人情的启动在讲义气,朋友之间尤其如此。情义既付出,即便主人不要求回报,制度规则上也要求对方回报。既回报,便要基本对等。财物归财物,情义归情义,两路各走。若大家只专注钱财,帮助者、受惠者都对财物锱铢必较都等于一笔勾销人情背后应有的情义。往更高层次说,帮助者吃亏,是对帮助者情义的不尊重,被对方或自己践踏了。

    4.人情只存于二人之间,无关群体和公共现象

    两人间的事才算人情,若离开两人关系,一旦涉及团体或公共社会,利益问题就不是人情问题而是经济体制问题,是社会合作和分配问题。人情与私人关系网相互依存,二者共济组成一组组以各自为中心的交叉群落。人情是二人关系通过利益传递结成关系网的机制,同时也是虚拟的价值载体。

    5.凡讲人情必有交换

    民间社会交换合作需求是人情的根基,人情不过是社会交换大系统之一环节。所有人情运作都存在双向互动:假设在某个方向上(甲→乙)出现一次人情,那么必然在相反方向(乙→甲)隔一个时间差,产生一个相反人情来履行义务,类似牛顿第三定律之“大小相若、方向相反”。这是人情的互动性。人情往来遵循“来而无往非礼也”规矩,其中包含自然辩证法。一人“送人情”,就这事情本身,意味着对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