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巧合龙门(1/2)

    黄河决堤在我国历史上是经常发生的事。为了对付河患,人们后来创制了埽。埽是一种以秫秸、芦苇、树枝、泥土、石块等为主体,用绳索或竹索捆扎起来而成的制件。每当大堤溃决,就用埽去堵口抢险。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汉武帝在瓠子口(今河南濮阳)堵黄河决口时,下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置决河”。可见埽的使用,最早在汉代就已经开始了。

    本节记载了河工高超发明的三节压埽法,这是对历来使用埽的一种改进。但因为这一方法不是祖宗成法,所以自然不被墨守成规的官吏采纳,也不为因循守旧的河工所接受。然而事实证明,这种三节压埽法是堵塞河决的有效措施。沈括记录了这件事,无疑是对那些抱残守缺的人的批评,是对那些勇于创新的人的赞颂。

    庆历中,河决北都商胡,久之未塞。三司【三司】官署名,北宋最高财政机构。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合为三司,统筹国家财政,其中度支掌管财政支出。三司度支副使是三司的副长官。度支副使郭申锡亲往董作【董作】督促施工……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埽【埽】大河决堤时,用来抢险护岸堵决口的一种制件。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堤坝也叫埽。埽,音sào。,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是时屡塞不合。时合龙门埽长六十步【步】古代的长度单位,大约相当于现代五尺。,有水工高超者献议,以谓埽身太长,人力不能压,埽不至水底,故河流不断,而绳缆多绝。今当以六十步为三节,每节埽长二十步,中间以索连属之。先下第一节,待其至底,方压第二、第三。旧工争之,以为不可,云:“二十步埽,不能断漏,徒用三节,所费当倍,而决不塞。”超谓之曰:“第一埽水信未断,然势必杀半。压第二埽止用半力,水纵未断,不过小漏耳。第三节乃平地施工,足以尽人力。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