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记者 > 第四章 社长总编“一肩挑”

第四章 社长总编“一肩挑”(2/2)

与呼,为老百姓呐与喊,便是他个人的最大满足。周望讲述了他的历史,军校还没毕业,部队从指挥学校里抽调部分学生上战场锻炼,他便积极报了名,还写了血书,终于赶上了到炮火连天的老山前线的机会。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友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的壮烈景象永远地留在自己的脑海里,永不磨灭。他头顶着呼啸的炮弹蹲在猫耳洞里不由地拿起了笔在烟盒上开始了新闻写作,周望把这种写作视作对逝者最好的追思和对这一历史画面的真实记录。

    尚进头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新闻在海山电视台播放了,他从片子中看出周望果然是名才华横溢的记者。他从多家地市级电视台里看到围绕自己这个级别领导的新闻报道普遍有两种流行的方式,一种是纯粹走马观花式的报道,是没有个性的程序化,这样的消息发出来就干巴巴的,对任何领导都合适,比如:市委书记尚进某月某日至某日在哪里,又到哪里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尚进指出……尚进要求……尚进进一步要求……尚进强调……尚进重点强调……尚进希望……尚进特别希望……尚进号召……尚进最后号召……;第二种是流水账式的看图说话,事无巨细,侃侃而谈,画面上正在下雨,播音员就说领导踩着泥泞冒雨来到田间地头,画面上出现了大太阳,播音员又说领导顶着烈日深入到建设工地,整个一个看图说话,逼得观众只得不停换台,这些没有信息量的东西耽误了观众的时间,引起他们的普遍反感,在《海山日报》头版头条上发出的消息便是这样的稿件,可电视台里周望发出的新闻真有些特别,通过鲜活的画面准确地传递出市委的工作信息。画面一出现,便是尚进和农民一起亲切交谈的同期声,新闻很抓人也很有新意,对他到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完全没有进行简单罗列。后来看周望报道的新闻多了,更觉得他的新闻有个性和特色。除个别舆论监督和部分社会新闻外,这些新闻里面大多数是很有些见地的经济论述和观察与思考方面的深度报道,有的观点很是超前,没有一定理论功底的人是写不出这些文章的。尚进喜欢看新华社发的“记者述评”、“新华视点”和《经济日报》上对一些经济现象的评述,比如“我国外汇为何继续坚挺”的分析文章,但他知道这些大媒体在内部的分工很细致,跑某个口的记者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时间长了这些归口采访的记者便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而对于海山的周望而言,他没有多高的学历,跑得又是八面玲珑,加上身处海山这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均没有优势,可新闻能搞到如此程度真是很不简单,说穿了,里面的奥秘只有一条,那便是他不断努力学习、深入思考。周望不是也说过,世界上只有懒人,没有笨人。

    为了减轻财政给养负担,尚进指示市编制办财政预算人员要拿出初步“断奶”计划。从这个计划里,他惊讶地看到,连海山电视台、报社、电影公司和民间艺术剧团等等这些完全有能力创收的单位多年来竟也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这可真是天下奇闻,看看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哪家不是赚得盆满锅溢的,而海山电视台这类单位还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吃着大锅饭,尚进很快指示市电视台,作为改革试点电视台必须马上“断奶”,为全市事业单位做出榜样。电视台要全面实行包括台长在内的全员招聘制度。尚进指示后,市广播电视局很快行动起来,除他们推荐的三个候选台长外,周望毛遂自荐,成为第四位台长候选人。当时,四人各拿出一套改革办法,其他三人的改革方案很普通,而周望的方案既参考了央视和南方几个电视台的成功经验,也结合了海山的实际,在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时,改革力度更大也更彻底,赢得了各方的广泛好评。再加上他平时的人缘不错,在民主测评中独领风骚,拨得了头筹,这一切都为他顺利入选奠定了基础。

    按照尚进书记给组织部定下的每个领导职位必须有候选人的要求,电视台的四名候选人最后都拿到了市委常委会上,当讨论到周望时,大家对于他的新闻水平和敬业精神没有任何争议,但多数常委认为他是喜欢搞批评报道的记者,显然大家很不放心这样的记者能否作为媒体的主要领导。会上有人调侃说电视台是何等重要的场所,哪个国家只要发生政变,叛乱分子首先占领的就是国家电视台和通讯社,所以这个台长应该要由政治可靠的人去当,然后再谈什么经营和改革。常务副书记刘平化提出,如果周望把握不住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后万一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出了错误导向的事情,到时候该谁来负责?

    尚进在海山倡导的这种党内民主的气氛,常委们都是喜欢的,大家看他是外来干部,在干部使用上目前还没有培养起自己的亲信,所以常委们往往敢于带着自己的观点争论,偶尔也敢把和自己有关联的人公开提到桌面上进行推荐。大家发言起来很是踊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各有千秋,尚进倒是认为这样可以帮助自己熟悉海山,提高认识。大家嚷嚷了一会儿,尚进认为已经过了充分的民主阶段,该进行集中了,他便首先肯定了大家的发言,大家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推进电视台积极而又稳妥地改革,对于周望同志的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周望喜欢舆论监督报道不假,我们应该看到他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是坏,是在帮忙还是在添乱;其次,大家兴许还没有注意到周望更多的报道,有时间的话请大家打开互联网,看看他的那些很有些见地的经济论述和观察与思考方面的深度报道,也看看他为海山党委、政府工作而进行的大量宣传报道;第三,客观地说,既然电视台的改革已经交给了评委和群众,市委就不应该再介入更多的意见,否则这叫什么改革,和过去的直接任命又有何不同呢?见大家交头接耳,尚进继续说道:“但为何又要上常委会研究决定呢?就像大家担忧的,我也知道电视台的责任重大啊!在今天上会前,我可以说是破天荒地和四位台长候选人都谈过话,当时组织部长也在座,是周望同志的一句话打消了我的疑惑,大家知道他说了什么吗?他说,屁股决定脑袋!坐在台长的位置上,他的脑袋就和过去的长法、想法不一样了。有了这句话,我就彻底放心了,我相信,在周望的领导下,海山电视台一定能成为我市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明亮窗口,更能成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的样板典范。”书记的调子一定,谁都没话了,常务副书记刘平化张张嘴,但也没有勇气再说出该谁负责任的话来了。

    周望出任电视台台长后,对电视台全力改革,优化了人员机构,全面实行制片人制度,合理分配了设备和技术资源,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仅在半年之后,经济和社会效益便开始直线上升。电视台的改革成功促动了海山一大批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海山日报社也由全额预算单位改为财政拨款百分之五十的差额预算单位。

    电视台改革成功后,海山日报社如何尽早改革也纳入了尚进的全盘考虑之中,只是一个近百万人的海山市要他考虑的事情太多了,同时更重要的是党报的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电视台改革都过一年多了,尚进仍然在思考、在停滞不前中观望,连在仇平稳总编面前也未提过有关报纸改革的具体事情。尚进认为,党报迟早要改革,但不是在条件不成熟的现在。

    仇平稳的意外去世促使尚进正式考虑报社的新的应对策略,过去有仇平稳在,报社还能正常维持,现在没有“班长”了,作为执政党的舆论阵地说不定哪天会出纰漏的。组织部部委会拿出的意见是,年龄差不多到二线的社长黑明亮调任市委宣传部调研员并兼任讲师团常务副团长,副总编余震和韩水平分别出任社长与总编辑,再从报社内部提拔两位副总编辑。鉴于报社改革的条件不成熟,组建一个仅仅作为过渡的班子,这不妨算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案。考虑到一次在报社内部提拔四名领导有“近亲繁殖”的忌讳,尚进向组织部长建议可否与文化系统甚至其它系统的干部进行调整交流。至于黑明亮,尚进对他以患病为由几年不上班的做法很不感冒,因为不管怎么说是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对安排的工作岗位不满意就不上班的话,还有没有点组织纪律原则,现在,在黑明亮临近退休时,把他从事业差额单位调进党政机关担任虚职,这本身就是对他的关照,但讲师团是业务性、理论性都很强的部门,叫一个大老粗兼任常务副团长显然也不合适,他建议组织部长再重新考虑对黑明亮的安排。

    就在组织部按照尚进的意见准备对报社和文化局领导之间进行一次大的调整时,尚进和市委常委们接二连三地收到表扬余震的匿名信,有的信表扬起来十分肉麻,很令人反感,有说余震的业务水平早该获得“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奖”,有说他的思想境界和焦裕禄、孔繁森比起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些信的内容勾起尚进的联想,当年他所在的浔州市有一个列入提拔对象的县委书记,组织上拟任他到一个贫困市里担任副市长。在这个关键时候,县委书记等不及了或者是为了提拔到更好的地方,先是请县里的老干部们吃饭,接着不顾原则地给老干部报销医疗费。等到省委考察组来的时候,他指示一些骨干人员组织起百余名老干部,用车轮战不停地到考察组成员的驻地给县委书记说好话,还联名给省委书记打电报,纷纷要求省委留住他这个人民爱戴的好县委书记。好话说的太多了倒是引起省委的疑问,其结果适得其反。认为里面存在问题的省委书记决定以此为典型进行剖析,指示组织部派人员下去调查,很快查明了事实真相,省委后来抓住这个典型杀一儆百,把县委书记就地予以免职。现在,尚进面对这些手法几乎同出一辙的匿名信,不得不重新考虑报社的班子配置问题。思前想后,他还是准备印证“长痛不如短痛”这句老话,眼前出现的复杂人事问题逼迫他把海山日报社的改革推前,而推进的人选非周望莫属。当他再次推出周望时,由于电视台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改革成果,大家对周望的提拔没有任何异议。当然,还是“屁股决定脑袋”这句出自周望嘴里的名言,成全了他的社长总编“一肩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