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命中注定的冤家(1/2)

    广州和深圳是注定要成为冤家的。

    为什么?一山难容二虎嘛。

    广州原本是中国的外贸中心,然而现在中国最大的外贸中心是深圳,中国有七分之一的货物从深圳出境;广州港原本是华南最大的港口,但现在深圳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港;广州原本是华南的金融中心,但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把一切都改变了,大量的券商在深圳崛起,许多的基金盘踞在深圳,招商银行及平安保险公司的成长更是让广州无可奈何。深圳在金融业的地位显然已高出广州许多。总之,广州以前是无可争议的华南王,但是现在广州在罗列自己的许多统计数字时都有点心虚,所有广州在所谓国内大城市中排第一的时候,差不多都是统计口径没有把深圳算进去的时候。现在广州的经济总量虽然还在深圳前面,但是在深圳看来,深圳超过广州似乎是迟早的事情。(详见网文《深圳,你是来到还是离去》)

    但是广州依然坚挺。比如广州地产商的大盘就搞得比深圳好得多,比如广州的房子就比深圳便宜,比如广州的媒体业就比深圳发达得多,而且广州的几家媒体在深圳都俨然有反客为主的架势。

    在今天,与深圳相比,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动摇;广州在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的华南枢纽地位没有改变,两者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相比,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华南航空枢纽地位是客观事实:白云机场在飞机起降架次、货邮吞吐量的绝对数及绝对数增长量方面大大领先于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绝对量方面也高出深圳机场一倍以上,绝对数增长量目前与深圳机场处于同一水平。白云机场仍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华南航空枢纽地位。

    应该说,作为一座极具平民性格的城市,广州的崛起并非偶然。早在大清王朝,这座城市就以十三洋行闻名于世,英国人甚至将中华帝国把外贸限制在广州一地进行的做法称为“广州体制”。即使到了计划经济的共和国年代,广州依然保持着自己作为“外贸首都”的地位不变。早在中国对外开放以前,每年一度的“广交会”几乎是外国商人与中国做生意的唯一机会。

    广州的再度辉煌,自然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这里的珠江三角洲企业群落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新生力量。在这个呈三角形的地带上,顺德、深圳、东莞等地构成了早年间中国的新经济中心,它的特征是以大规模工业制造为轴心,源源不断地把“MADEINCHINA”的产品以令人惊叹的廉价运往整个世界,而广州就是这一三角地带的中心。

    广东的经济一直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中有三个坐落在这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浦东大开发的启动,广东开始遭遇自己最大的障碍:全国经济的中心已经位移到了长江三角洲流域,珠江三角洲的繁荣虽然仍在继续,但戏的主角却变了。从某种程度上看,广州的角色划分更多地被归结为“华南经济中心”,不再具有改革开放之初“粤货北伐”的意气风发。自此,在众多的企业当中,很少会有人打算“迁都”广州,只有乐百氏将自己的总部搬到了广州。广州在企业家群落中的“失宠”,意味着对广东后来居上的城市的市民来说,他们拥有了对以前的老大进行挑剔的本钱;而对被挑剔的广州市民来说,反击“暴发户”们的趾高气扬是不可避免的了。

    毫无疑问,这个后来居上者就是深圳。广州有300万人口的时候,深圳人口3万,一个小渔村;广州有995万人口的时候,深圳人口700万,一个敢于挑战与挑剔广州的大城市。

    光荣来自2001年。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