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酒在中国何时有?(1/2)

    不论是喜庆筵席,还是亲朋往来,甚至在日常家宴中,酒已成为人们的必备之物。然而,酒在中国是什么时间产生的?它是怎样产生的?未必人人知晓。这也难怪,因为关于酒的起源问题在学术史上一直存在很大分歧。

    最普遍的一种说法认为酒是夏禹时一个叫做仪狄的人制造的。这个意见最早似乎见于成书于公元前2 世纪的《吕氏春秋入后来刘向辑录的《战国策》也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孟子》里也有“禹恶旨酒”的话。战国时史官所撰《世本》更明确他说“仪狄始作酒”。

    这个说法在学术界一直有很大影响,范文澜甚至根据夏禹时酿酒的出现而推断夏代已经形成阶级社会。范文澜的结论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因为在讨论古代社会的许多文章中,似乎都没有以酒作为阶级社会形成的标志。而且,大量的民族学资料表明:现在还有一些落后的部族,阶级尚未明显分化,而酿酒和饮酒的习惯却很普遍。

    那么,中国的酿酒究竟始于何时呢?

    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认为酒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有了。汉代人写的《孔丛子》也认为酒的产生在尧舜之时。这两种说法虽有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将酒的产生都提到夏禹之前。

    唐朝人陆龟蒙在《笠泽丛书》中曾提到舜的盲父瞽叟曾用酒去害舜的传说。宋朝人寇宗爽在《本草衍义》中也说:“《本草》中已著酒名,信非仪狄明矣。又读《索问》,首先以妄为常,以酒为浆。如此则酒自黄帝始,非仪狄也。”在古代,人们由于不能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往往将许多发明创造归功于某个帝王或英雄,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在这些传说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所谓杜康或少康造酒之说。宋朝人高承在其所著《事物纪原》中,引了《博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