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柯岩(2/2)

喻的创伤。

    柯岩从小就性情明朗,刚正不阿!她从来不承认自己是"黑帮"、"反革命"。人家批斗她,喊"打倒'牛鬼蛇神"',她也喊"打倒'牛鬼蛇神'";人家说:你就是牛鬼蛇神",她回答:"我不是,谁是就打倒谁!"在批斗会上,她要发言,不批斗的时候,更要讲话,宣传自己的观点。因此,她被有些人认为是"死硬派",态度最不好。

    柯岩在监督下"劳动"——打扫厕所、扫地。有一次,当她扫地扫到大字报棚跟前时,她的眼睛突然亮了——看到了周恩来总理关于什么是黑帮,什么不是黑帮,革命与反革命界限的讲话。柯岩像受了委屈的孩子见到了妈妈一样,她哭了。回到"牛棚",弄来笔墨纸张,不顾一切地竟写了一张"造反"大字报:"我不是黑帮,不是反革命!根据总理说的'五不',我什么都不是……"接着,她说明自己"不是"的理由,最后声明:"从即日起,我退出'黑帮'小组。"她把行李一卷,真的离开了"黑帮"小院。那些被关押的老前辈,都暗自为她担心,但也由衷地欣赏她这种敢说敢做的"造反"精神,而通情达理的群众,也都认为她"反"得有理,不少人给了她热情的支持。

    柯岩退出"黑帮"队伍后,在没完没了的动乱中观察、思考。她的心在这场中华民族旷古未有的浩劫中,受着痛苦的熬煎。

    她生着病,到街上去看大字报。铺天盖地的大字报里,弥漫着谎言、谣言、诬蔑、报复、阴谋和疯狂,一切都颠倒了,父母、爱人、朋友、同志,似乎都不可信了,都成了"敌人"。她看到一篇传抄的陈毅同志的讲话,是**扬言要保他时义正词严的答复:"我不相信我们党才有十一个干净人!你们说要保我,我没有那么干净,也用不着你们保。我宁愿和全党同志一起挨斗!"这不要苟安的凛然正气和光明磊落的心胸,使得柯岩深为感动,也深受教育,当时,她在人堆里就嚎陶大哭起来。她觉得,我们的党还在,正义还在,革命还活着!老一辈革命家还在教我们怎样做人!

    后来,在揪斗贺敬之最厉害的时候,她全家人到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名贴了几次大字报:《贺敬之不是反革命》、《贺敬之是好同志》。这是正义又一次向邪恶发出的挑战。

    "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坛,无疑成了一片沙漠,没有绿叶,没有鲜花,中国变成了一个无文化艺术的国家。作家的笔变成了放猪棍、牧羊鞭,整整十年,柯岩没有写一个字,她一家同全国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日夜浸泡在磨难之中。

    **、姚文元亲自策划并最终亲笔划圈,把贺敬之送到首都钢铁厂去长期监督劳动,其实,这无异于无期徒刑。当时,他正患心脏病,柯岩也在生病。但命令却必须立即执行,立即弄了下去。

    首钢,对贺敬之来说,该是何等亲昵的故土啊!1949年刚进城,接管首钢他就是那里的一名年轻的军代表。他曾和那里的工人心连心,肩并肩地斗争,从事建设;多少白天的劳动、多少深夜的谈心,使他们成了亲兄弟;今天,那里的许多优秀基层干部,就是刚解放时的积极分子。青年工人,读过他的诗(他的诗里,有首钢飞舞的钢花),老工人,看过他的歌剧《白毛女》;人们热爱他啊,我们的优秀诗人!

    临去首钢,当时也身患重病,但仍在和"四人帮"进行坚决斗争的王震将军,闻讯后专门把贺敬之叫去,拉着他的手说:"不要紧!我们不怕!他们给穿小鞋,我们不穿,我们穿草鞋……"还叮嘱:"晚上,不要一个人出去,他们会让流氓打你的。他们是什么流氓手段都会使出来的……我们要团结工人,一起斗争,迎接胜利!但千万小心,不要吃了这种暗亏……"这是一位革命家对诗人多么深切的关心和爱护啊!

    生活,教育了群众。"文化大革命"使群众懂得了从反面看人和事的道理。首钢的工人知道,凡是当时弄下来的干部,一定是好人,何况他们还熟悉的贺敬之呢?工人和干部都待贺敬之极好;在那里,他生了大叶性肺炎,在北京的医院里看急诊,呆了一天一夜,就是不给床位,让他躺在走廊地下。首钢的一些干部和工人知道了,都跑来看他,争着去为他奔走床位,并吧哒吧哒地为他掉眼泪,还一定要轮流守护他,好让柯岩去休息。工人阶级博大的胸怀和海一样的深情给了柯岩终生难忘的教育。

    在那些黑暗的岁月里,柯岩一家住在小小的黑房子里,但是他们心里的希望,像朝阳一样,越升越高,他们经常想着周总理、人民群众和老一辈革命家。总理去世后,在**事件中,柯岩得到了更大的信心和力量。她和贺敬之,彼此支持着,搀扶着,鼓励着,跋涉过苦难的、没有真理的日子,终于从新中国一个最漫长而残酷的黑夜里走了出来,看到了黎明!

    四

    柯岩为孩子们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儿童诗和儿童剧,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和儿童文学史上取得了应有的地位。十年浩劫,使千千万万儿童度过了没有文化、没有欢乐、愚昧而黑色的童年,柯岩也过了十年与文学绝缘的日月,她的笔被禁锢了,但是她的思想却与祖国和人民一起在凄风苦雨之中思索着、希冀着。这期间,她认识了许多原来不认识的生活和人,懂得了许多原来不了解或不真正了解的事物。柯岩说:"这一切,都给我的创作做了准备。"

    1976年10月,是春天之始,是光明和黑暗的分界。粉碎"四人帮"后不久,柯岩就连续不断地发表长诗、短诗和诗剧;接着,她被调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到《诗刊》担任副主编,还任《儿童文学》编委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之后,她又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人生咨询》杂志主编、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诗神》、《女作家》、《儿童文学》等多种重要文学刊物的编委或顾问,并被聘为山东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她到《诗刊》后,这在她的创作道路上,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换,由于生活和要求方面的不同,这就直接影响了她的创作题材和形式。

    整整十年,她失去了深入儿童生活的可能。随着社会的变迁,环境和人们思想的变化,少年儿童的思想、感情、性格、理想和爱好也在变化。柯岩曾说,她对现在的孩子是不够了解了。但是,为了了解祖国的未来,也必须全面了解祖国的现在,于是,她整天留在成人的沸腾的生活里,兴致勃勃地去参加各种全国性的专业会议,到各条战线去学习、采访,了解人和社会现状。除写了一首儿童长诗《我的爷爷》及抒情短诗集《周总理,你在哪里》(197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外,她还写了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歌剧《记着呵,请记着……》(1979年《十月》杂志发表;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柯岩说:"《沧浪诗话》讲,'学诗有三节……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我想,第一步,无知却有勇的肆笔阶段是必须的,但经过三十年的创作努力,我可能已进入'既识羞愧'的阶段了。我应该也必须从思想的角度考虑得更深一些,从艺术上要求自己更严一些……"前者,是她的谦虚;后者,却为实情。这些年,柯岩的创作,无论是诗歌,还是报告文学或散文,思想上都比以前更深沉,艺术更臻成熟、完美。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时代的产物,像史诗一样震撼人心。这首诗并不长,但它却容纳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感情——对一位领袖人物的爱戴和深切怀念。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人们到处呼唤,到处寻觅我们的总理!

    那山谷、大地,那松涛、大海,

    都回答说:"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终于,"在这里"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人民的心里,

    找到了我们的好总理。

    当人民在灾难中熬过十年黑夜,在黎明之前,这位维系着国家和民族希望的领袖人物的突然离去,给人的是世纪的悲痛、失落,那种感情,语言几乎是难以表达的,但是柯岩以其泣鬼神的诗句吐露了民声。

    没有好的构思,就不会写出好诗。柯岩的诗,是以构思新巧著称的;她的个几乎都是独辟蹊径,新人耳目,她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请允许……》、《我们该怎样回答》、《种子的梦》、《哭李季(三首)》等短诗及长诗《中国式的回答》(以上四首均收入四川文艺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的诗集《中国式的回答》)和《情诗三首》(1993年《中国风》第2期),就是其中的代表。

    《中国式的回答》是以中国家喻户晓的张海迪为抒情对象的一首抒情长诗。诗人以诗的形象,为青少年谱写了一首生命之歌、青春之歌,以丰富的想象,回答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真谛。面对挑战,"有人惊诧,有人愤怒;有人宽容,有人忧虑",诗人用"对革命,对人生,无法朦胧"的"中国式的回答",为我们举起了一面旗帜。

    柯岩是一位感情丰富深邃的诗人,她似乎没有写过什么爱情诗。但我想如果写,她会一定会成为当代中国的"白朗宁"。1993年,终于读到她的《情诗三首》:《送信人》、《遥远的木楼》及《谜》。这三首情诗令人耳目一新。这三首是抒情诗,又是三首"叙事"的故事诗,哀婉、美丽、动人;那语言像是从回忆里流出的长长的小溪,纯洁、晶莹、朴素得像玉。这三首情诗的主人翁都是因革命事业和理想而遗失爱情的,虽有痛苦和遗憾,却又痛苦、遗憾得有价值。这三首诗以清新之风横扫诗坛情诗千篇一律的靡靡之音。

    柯岩说:"一个诗人写诗最重要的是人品气质和感情。如果一个诗人小肚鸡肠的,那诗准写不好,至于那些歪门邪道的、装腔作势的就更不用提了。"这话虽是平白、却是至理至情至真的"夫子之道";这又像一个"怪圈",谁能冲破它呢?!

    诗言志。诗,是感情回声;诗,以情动人。柯岩的诗,几乎篇篇都葆有真切动人的感情,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五

    柯岩的诗细腻而深沉,善于捕捉人们心中最朴素的感情和最普遍的事物,然后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将语言的珍珠结构成完善的诗篇。柯岩说:"我的作品的调子同我的性格可能有关系。我喜欢调子明朗、色彩鲜明、热烈、深刻而激情的东西,不喜欢平淡无味的事物。当然,我也可以欣赏淡淡的晨雾,纤细的小花。"

    柯岩是一位美的追求者,在她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美的光芒。她追求美:人格美、思想美、人情美和形式美!文如其人,我们可以从她的作品中看到她的思想,她的性格,也可以从她的思想和性格中看到作品的风格。人的"美"和作品"美",在柯岩身上是统一的。

    柯岩成功地写了不少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小说和影视文学,并均获大奖,被人们戏称为"全能冠军"。进入多种文学领域,尝试多种新式武器是她多年的愿望。随着时代的转折,她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这是她在创作上新的客观条件。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中,她积累了生活,也积累了爱和恨,这是她重新活跃在文坛上的主观条件。

    生活,是创作的基础。柯岩说:"只有作家有了广阔的生活的海洋,然后才能掀起大波巨浪。如果你的生活只是一条水沟,那么连漪涟也难泛起的。"

    柯岩的爱好和兴趣都很广泛,无论是音乐,或是绘画,她都努力学习。多少年来,她一方面时时留心,处处观察生活,另一方面,在知识的深山里,又勤于涉猎,总是孜孜不倦地丰富自己。这些,便使她的创作往往奇峰突起,令人惊讶不已。她的报告文学和散文正是这样显赫于当今文坛的。

    报告文学和散文集《奇异的书简》(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结集了她新时期文学最初几年的主要创作:《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天涯何处无芳草》、《船长》、《东方的明珠》、《她爱——祖国的明天》、《美的追求者》和《岚山情思》、《在澄蓝碧绿之间》、《阳光与风雨谱写的歌》、《我们这支队伍》等,描绘了工人、教师、收税员、船长、科学家、艺术家以及国际友人的严峻、奇异而又多彩的生活,揭示了人物的心灵美;这些作品,像一串明丽的珠贝,是报告文学和散文领域的收获。之后,又出版了报告文学集《癌症#死亡》(1987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及长篇报告文学《永恒的魅力——一个诗人眼中的宋庆龄》(1988年,百家出版社)。

    评论家陈涌在《奇异的书简·序》里说:"敏感、热情、瑰丽的想象、独创的构思,即使几次匆促的访问,几次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先进人物的调查,也往往使她深入到对象的灵魂,给我们带来许多诗意。这是构成她散文的特点,是使它不同于一般的记事的通讯报告的。"他还说,"我们从她的作品里往往看到一颗明丽的易感的心,看到她总是寻找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而且她的作品也首先因为这样才激动我们的。"无论是表现两位青年科学家成长和奋斗的《奇异的书简》,还是描写为祖国赢得荣誉的好干部的故事《船长》,描写青年画家遭遇和追求的心灵记录《美的追求者》,或是在友情里,表现对跨越高山、海洋、国境、种族界限,跨越时空,长存天地,永照人间的伟大爱的《岚山情思》……,她的才情和诗人的气质,在深沉的思想里,产生了多么感人的艺术力量!

    柯岩的报告文学和散文,是一种美的艺术。它写人,给读者的不是一张无生命的剪纸,而是立体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雕像"——我们生活里的人。它写事,不是一张无选择的摄影,而是精选了那些最足以表现作品里的主人公的镜头。在她的作品里,既有洪流般的感情的倾泻,又有精雕细刻的细节描绘。读完《美的追求者》,谁也不会忘记"患难小友"的多情、"人"情、友情,它的不幸遭遇同样在读者的灵魂里留下了创伤。作者是通过极精的描写来完成这个任务的:

    一个星期天,韩美林在棵大树边上吃饭……忽然,觉得有谁在拉他的衣袖而且热烘烘的。回头一看,是一只卷毛的小狗,很瘦,很脏,毛散乱地披着,眼睁睁地瞪着小韩的饭盒,看样子很饿。"一定也是个不走运的多余的'人'。"小韩苦笑了一下,把自己饭盒里的饭都倒给了它。小狗高高兴兴地给打了个滚儿。

    当小韩挨批挨斗,遭到拳打脚踢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欢乐的叫声,从人丛中奔出一个生物,直扑到韩美林的怀里……一年不见了,它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痴情与爱恋。它是那样欢乐地叫着,一边狂喜地摇着尾巴,伸出粉红色的舌头舔他,用爪子一下一下地挠着韩美林的前胸;一边围着他四边奔跑,用身体替小韩遮挡向他打来的雨声、似的拳头……

    多么细腻、传神的描写!写的是一条可爱的小狗,但表现的是人,使主人公的性格更加突出,主题更为显明(也表明人情不如狗)。

    报告文学不是小说,但也一样需要塑造人物的典型形象。不同的是,小说可以虚构,而报告文学只能采撷生活里固有的真实事物,进行艺术加工,用艺术家的眼光,思想家的头脑,发现生活中的美和闪光的人……陈涌在说到柯岩的才能的特质时也说:"她总是善于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诗,她总是把诗和真实联结起来。"

    柯岩是诗人,她的报告文学和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是美的诗。

    柯岩的报告文学是诗的报告二它有诗的语言,诗的热情,不是平淡的报道和描述。

    柯岩的报告文学又是时代的报告,它迅速、及时、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的时代、我国新时期的火热斗争与生活,描写的是我们时代的先进人物。

    柯岩的报告文学是灵魂的镜子,是对美——美的人,美的事的沤歌。她曾说:"真正的**者,是具有高度文化、高度人道主义、充分尊重人类科学和文明,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和理想的人。为了把年轻一代教育成为既有文化、科学知识,又有好的道德品质,既有爱国主义,又有国际主义,一代比一代更健美,更先进,更具有**思想,我们必须倾注全部心血,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让他们得到最新最美的文化艺术,成为社会主义新人,比我们更完美、更健康……"柯岩的报告文学是深沉的;她在民族的苦难中呼唤真善美,以灵魂美、道德美、情操美陶冶人、震撼人,将伟大的人性推向人类最高的精神境界。无论是她的《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船长》、《东方的明珠》,或是《癌症一死亡》等等,她都以诗情真情和东方文明的浩荡之气,机敏而厚实地在报告文学领域为我们塑造了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美学理想。

    六

    1979年5月,柯岩随同周扬等人访问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回来后,用樱花和泪滴写出了《岚山情思》和《天涯何处无芳草》等名篇。同年10月,她参加了全国第四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和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1月7日,她在作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为新诗及其队伍说几句话》(后改题为《我们这支队伍》,收入《奇异的书简》),获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她预言"中国新文艺的复兴",会在不远的将来必然到来。1980年6月,她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应邀访问了西德,促进了两国的文学艺术交流,并有佳作《旅德诗抄》以飨读者。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柯岩说:"培养、教育下一代是我们的义务。这两三年,我写的儿童文学少了,但我并未改变初衷,在今后不断深入、重新熟悉孩子们的生活的情况下,争取为他们写得多些,好些。"她没有食言,整整一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她创造了一位女作家写作生涯的高峰期,不仅实现了她为青少年写长篇的愿望,也在成人的文学领域有了新的突破。

    1980年,她以极美的诗笔给小画家卜镝的画集题诗(曾发表在《诗刊》、《人民文学》、《朝花》等刊物上)作序,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这是她在八十年代第一个儿童节里献给孩子们的一份厚礼,也充分体现了她对孩子的那颗令人感动的爱心。

    柯岩一直想创作一部反映青少年犯罪,并在劳动教养中自新成人,坚强生活的信念,踏上真正的人生——为祖国服务的道路的长篇小说。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她虽重病痊愈不久,还在严冬里到北京朝阳区工读学校深入生活,补充素材。

    ……当你跌倒的时候,朋友!

    请不要失望,也不要叹息,

    只要坚定地走下去,

    相信生活是美丽的——

    坚定的信念就是金色的钥匙……

    这可以说是她创作这部长篇的动机,也是要献给青年人的思想。

    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弘扬爱国主义的大型歌剧《记着呵,请记着……》。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柯岩儿童诗选》,精选了她的优秀的儿童诗歌,是她儿童诗的代表。1982年,外文出版社以英、法、德、俄、日五种文字出版了她的《童画诗情集》,这一年,还发表七场话剧《生者和死者的嘱托》(与罗英合著;《剧坛》第5期)。之后,她出版了题画诗集《月亮会不会搞错——题画诗百首》(1984年,新蕾出版社)及《春天的消息》(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还出版了儿童文学选《柯岩作品集》(1988年,明天出版社)、论文集《柯岩儿童论文集》(1991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1984年,群众出版社)、《他乡明月》(1992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中篇小说集《道是无情》(1993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及电视连续剧本《寻找回来的世界》、《仅次于上帝的人》(拍摄时更名为《红蜻蜒》)。还主编了"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革"丛书、"大墙丛书"及"北京建设者丛书"计千余万字。

    描写工读学校生活、表现主人公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情操的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是柯岩第一部长篇小说创作。这部成功的小说主要描写工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矛盾、"斗争"和心灵世界;小说出版后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继而又拍摄成同名电视连续剧上映,在读者与观众中影响深远,曾荣获飞天奖、金鹰奖、国家教委奖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1984年8月9日,丁玲在《光明日报》发表关于《寻找回来的世界》致柯岩的信中说:"这本书是一本好书,是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是一本写了一群好党员,一群好人,一群有美丽的心灵的书。这本书给人以信心,对党的信心,对人类的信心,对美好事业的信心……我就喜欢有这种气派的书。"又说:"你不愧是一个诗人。当你在书中写到一些你所爱的人物时,特别是写他们的心理状况,写他们的那些高尚的情愫时,真是诗意浓郁,读来真是一种享受。"这部小说的主要笔墨着力于对于倩倩这个高尚、严肃、热诚的青年女教师形象的塑造。她追求美创造和谐的诗意世界,其富有人性感召力的性格,使她成为人生再造伟大工程的成功者。由于她和同事的艰苦工作,终使"伯爵"谢悦、"铜铁佛爷"赵建国,"吃生肉的"郭喜相、"小疯子"向秀儿、宋小丽等失足者冲出邪恶和疯狂,重获新生,那个正常的世界才被寻找回来。小说是成功的,不足之处诚如丁玲所云,似乎"网拉得太宽了些",因此除了于倩情,其他人物如徐问、黄树林等人物形象稍嫌不够饱满,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中国式的"教育诗"。

    1986年,柯岩应邀赴美国短期考查,采访,在那里即构思了另一部长篇小说《他乡明月》。1990年她再度赴美国补充生活,历时五年,终于成书。这部小说是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移民"的悲怆故事——两个歌舞团的年轻美貌的歌星紫薇和朵拉,为了报复团长对她们的打击,愤而出国。也许毫无思想准备的她们以为美国会是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和生活的"天堂",而弱肉强食的现实终于给她们开了一个悲剧式的玩笑。她们没有爱情的婚姻,使她们尝尽了无奈的痛苦和艰辛。紫薇在婚姻失落中又遇台湾巨商,这几乎使她沉沦;而"心高气盛,性子刚烈"的朵拉,不甘心做家庭主妇,离开吉米后打工求学,最后成功。她们都经历过数次爱情纠葛,但遭际和最初对美好和善良的追求终使迷茫中的她们从"悟"中清醒;最终那一曲能使中国人记起母亲的嘱托、能给怯懦者以坚强,给勤奋者以收获的《母亲河》的歌唱,使得那么多中国人"泪流满面"、"心事重重"、"肝肠寸断"。朵拉(和她的恋人吴天亮、美国导师舒尔茨)上了飞机。飞机越升越高。"行程万里,好像离月亮也越来越近。哦,这究竟是他乡的明月呢,还是故乡的明月?""她就这样带着歌声、乡情,带着自己和那些离人的故事,向自己的祖国、故土飞去-"

    柯岩在她的长篇小说、电视剧及中篇小说集和在她主编的《人生咨询》中奉献的是一颗同样的爱心。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尽管他们的思想方法、创作形式及其风格干差万别,但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柯岩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先后获得多次全国少年儿童先进工作者、思想教育先进工作者及妇女先进工作者称号,以她的多种形式的文学创作组成了一个伟大爱的交响,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子孙万代最需要的精神光芒。

    柯岩说,生活常常猛烈地撞击她的心,使她忍不住要哭、要笑、要歌、要唱,要呼唤,要呐喊,使她不能自己地投入生活的激流中。她还说:"只要我拿起我的笔,我努力,我追求,我的愿望只是让我的作品像岩石上的小树一样,能给我们的人民贡献一份氧气,能给我们的生活投下一片绿荫……"为了"这个",最近十年,她在心脏和肾病的折磨中为中国文学创造了一个奇迹。

    她的身体垮了,却仍然那样乐观。"未来,多么美好呵!为了它,我要努力做人,努力作文!"她曾多次对我这样说。

    柯岩,没有传奇的生涯,但她的创作才华,却像山泉一样,不可遏止地喷出来。她乐观、自信、热情,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生活给了她信念,她坚信这信念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

    1980年7月14日初稿

    1995年3月8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