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胡适传 > 三、往西去!

三、往西去!(1/2)

    游欧伊始,胡适便打算往西去,到美国去。

    还是在莫斯科的时候,他听说冯玉祥将军那时也住在莫斯科,很崇拜苏俄,常常绘画列宁的肖像。胡适便对冯的秘书说,希望冯将军从俄国往西去看看,即使不能看美国,至少也应该看看德国。① 到了巴黎,他曾写信给国内朋友称赞苏俄,也流露他向往美国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在同傅斯年谈论政治的时候他更明白地说:“德国可学,美国可学,他们的基础皆靠知识与学问。此途虽迂缓,然实惟一之大路也。”②

    胡适自己当然更想到美国去,看看那离别已经十年的“第二故乡”。③

    1926年除夕,胡适登上“American Banker”号海轮,横渡大西洋,于1927年1月11日早7点抵达纽约。这是胡适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大都会,熟悉的街市、广场和学校显得那么亲切,却又有些陌生了。

    离别十年后,纽约变了,给胡适印象最突出的是摩托车——即汽车,纽约的街道上以致乡间,汽车都像流水似的不断奔驰。他在1月16日纽约的《国民周报》(The Nation)上,看到了这样一个统计数字:

    全世界的摩托车27500000辆。

    美国的摩托车22330000辆。

    美国摩托车数占全世界81%。

    美国人口平均每5人有车1辆。

    去年(1926)美国造的摩托车凡450万辆,出口50万辆。④

    请读者注意,这是60年前的统计数字,难怪胡适当时要感到惊讶,要赞叹美国“真是一个摩托车的国家”!

    到美国后,胡适整日忙着会客,又忙着到各处演讲。有一次,胡适在费城(Philadelphia)演讲,一位朋友邀请他到乡间去住一天。他和那朋友同车前往,开到一个地方,见野外停放着一二百辆摩托车。胡适很奇怪,心想乡里那来这么多汽车呢?便问道:“这里开汽车赛会吗?”那朋友笑起来,用手指着那边的工地,说:“那边不在造房子吗?这些都是木匠泥水匠坐来做工的汽车。”在美国,胡适所看到的是木匠泥水匠坐了汽车去做工,大学教员自己开着汽车去上课,乡间的儿童上学都有公共汽车接送,农家生产的鸡蛋牛乳也每天自己用汽车送进城。有的人家,星期日全家坐自备的汽车到远地方去旅行游览。胡适说这便是美国的文明,“摩托车的文明”!而我们中国呢?当时还处在“轿子文明和人力车文明”的阶段,对美国的摩托车文明胡适怎么能不赞叹、不歆羡呢?

    这次在美国小住三月,胡适目睹耳闻了美国社会各方面的飞速进步:汽车公司通行的“分月付款”方法使普通人家都可以购买汽车;实行所得税,成了国家税收的一大宗;雇员与工人都购买股票,成为企业、公司的股东。凡此种种,胡适都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他应邀参加过纽约的一次“两周讨论会”(Fortnightly Forum),讨论的题目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叫做什么时代?”到会的一位劳工代表歌颂他的时代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他的演说使胡适由惊叹而首肯,终至于赞佩不已。

    美国的这种种事实给胡适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得出了美国不会发生社会革命的结论,说:

    我可以武断地说,美国是不会有社会革命的,因为美国天天在社会革命之中。这种革命是渐进的,天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