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黄龙寺梯湖(2/2)

色为基调,水色湛清,静如明镜。山色、树影、白云、蓝天倒映池中,妙趣天成。尤其是秋天,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桦树,墨绿的松柏,银白的雪山,色彩丰富而浓烈粳是平添几多妩媚。清人蒙春辉有诗云:“暮山倒影入芳塘,碧漾玻璃碎水光。览胜浑忘天欲螟,晚来风露湿衣裳。”

    婆萝映彩,海拔3391一3399米。婆萝即杜鹃花。这片婆萝花,有16个品种。每年5一7月,云杉苍碧,婆萝遍野,如斑斓夺目的彩云。

    彩池争艳,海拔3400一3431米。这片彩池大小500余个,面积最大,水色也最富丽。或蔚蓝,或深绿,或鹅黄,或粉白,或黄中泛紫,或绿中漾红……池形也极富变化,有的形若荷花,有的状如藕叶,有的像罗汉重叠,有的似龙嘴含珠。池水个个饱满,水一溢出,即在下一梯的池中激起一种龙鳞般的块纹,在阳光下,500多个彩池就像变幻莫测的万花简。清人蒙春辉诗曰:“山溪澎湃欲暄天,流入池中色色鲜。漾出红蓝青橙紫,玉池彩波同争妍。”

    琪树流芳,位于彩池争艳左侧,海拔3417一3428米。这片彩池有200余个,藏于茂密的树林中。从山间分流而下的股股泉水,涂涂作响,注入池内。池中池堤均长有古木,绿水潺潺,依次跌宕,溢流漱玉而去。

    石塔镇海,海拔3469一3552米。此处三面环山,谷地开阔,计有彩池400余个,高低错落,连环相缀。池中有石塔、石庙。相传系唐代开国元勋程咬金的孙儿夫妇,在黄龙洞中修烁,羽化后的殡葬之地。数百年来,因水势漫延,墓基已沉凝池中,石塔、石庙也没入水中,故名“石塔镇海池”。来自雪山的清澈泉水,补给着彩池,池水盈盈,随池堤的颜色分呈乳白、银灰、浅黄、金黄、青紫、绛紫、朱红、浅蓝、宝蓝、浅绿、浓绿等等。这片彩池既不像洗花池那样恬澹,也不像彩池争艳那样娇丽,它自有一种端庄大方、温柔妩媚的独特风韵。它集中了黄龙五彩池的特点,是黄龙五彩池的精华所在。清人马尧安有诗描述其景色:“飞来玉璋叠葱笼,雪岭晶寒峙碧空。谷口蒸霞香绚烂,彩池浴玉碧玲珑。天开图画芳池里,水漾琉璃夕照红。龙池鳞次争芳妍,镇海玉池精华中。”这片彩池中还引人注目地生长着许多洁白如玉的石花、石笋,璀璨晶莹。

    转花池,又名转花漱玉,海拔3578米。这里已是黄龙沟的顶端。一片清泉从玉翠峰下杜鹃林中流出,从海绵般的青苔上淌溢而过。一小回池初看水平如镜,细看则泉水上涌,形成漩涡。满坡的杜鹃花落花浮水,慢慢旋转数圈方沉入碧澄的水底,故称“转花池”。

    黄龙寺风景区的开发,比九寨沟早得多。《松潘县志》记载:“黄龙寺……明兵马使马朝勤建,亦名雪山寺。相传黄龙真人养道于此,故名。有前、中、后三寺,殿阁相望,各距五里。”前寺又名罗汲堂,寺门原有一联云:“玉嶂参天一径苍松迎白雪;金沙铺地千尺碧水走黄龙”。概括而形象地描绘了黄龙寺的自然风光。寺前原有明代牌坊,额书“天然图画”。如今前寺已片瓦不存。中寺有七处殿字,现仅存观音殿,已修葺一新,殿内泥塑做工精细。后寺即黄龙真人正殿,位于黄龙寺沟顶端。寺背倚玉翠山,面积2100平方米,殿高15米余,飞阁重檐,庄严肃静,俯视黄龙全沟。殿内塑黄龙真人像,寺内多横匾、楹联,其一道:“风声雨声钟磐声声声自在;山色湖色烟霞色色色皆空。”后寺背面另有一龙土庙,庙内供奉夏禹、李冰、二郎神三尊像。庙门一副对联,左联为“碧水三千同黄龙飞去”,右联为“白云一片随野鹤归来”。

    每年农历6月12一15口,是传统的黄龙庙会,邻近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人民,穿上节口盛装,载歌载舞地欢度数口。白天赏景,夜晚帐篷连营,围着簧火跳锅庄,整个山谷充溢着欢乐。

    黄龙寺梯湖奇绝天下,它被视为“人间瑶池”当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