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五泄飞瀑(1/2)

    在浙江钱塘江的支流浦阳江畔,有一座以西施故乡而闻名的小县城一一诸暨。在县城以西50年里,便是远近有名的五泄飞瀑了。

    五泄风光,已被浙江省列为省级风景区。主要景观有东。西龙潭。东龙潭以潭、瀑著称,一条溪流奔腾于山坡悬壁,形成了五级瀑布,奇特壮观;西龙潭以峰、林取胜,山峰幽深、灵巧,林木葱笼,且多珍稀木本植物。据

    《五泄山水志》记载,五泄山水为东南山水之冠,虽黄山有所不及。有位诗人晚年方游览五泄风光,不禁憾悔万千:“惜是晚年逢此景,悔将前景看他山”,乃将五泄山水推崇备至。所以,在浙江亦有人将五泄风光誉称“小雁荡”。

    其实,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我国第一部水系巨著《水经注》的作者耐道元就记载了五泄山水。并对五泄飞瀑作了详尽生动的描述:“怒瀑倒击崖窍中,辄复逆上,声轰如雷,万籁共鸣,咫尺之间人言笑语不能辨,犹闻瓮中声。”“飞泉成五级,一级一龙漱,倒出万初秀,柜让蓬莱邱。”宋知越州事刁约、官至宝漠阁学士杨万里、状元土十朋、元进士杨铁崖、明大画家陈洪缓、诗人徐渭、文人袁宏道、文学家宋镰、清乾隆大学士刘墉等历代名士骚客,均先后游历过五泄风光,吟诗作画,赞叹不绝。现代文学大家郁达夫在其五泄游记中写道:“一步一峰,一转一溪,山峰的尖削、奇特、深幽、灵巧,从我所经历过的山水比较起来,只有广东肇庆以西的诸峰岩,差能和它们比比,但秀丽还不及几分。”

    驱车自诸暨县城西行至青口,便到了五泄的大门。周师镰《早发青口》诗云:“五泄名山青口锁,到此看山山便可。”入青口后,迎面而来的即是叠石岩。岩体壁立,高达数十米,片石层层叠叠,别具风格。另一座夹岩峰,其巍峨峥嵘,亦堪称奇峰。《诸暨县志》记载:“岩腰有洞,呼夹岩洞,又呼仙岩洞。岩下有寺,名夹岩寺。”如今修建了五泄水库,当年之夹岩寺已被淹没,但山腰之夹岩洞恰高于水面之上。

    由五泄水电站大坝处乘游船,可直抵水库(五泄湖)的上端。一路之上,两岸青山对峙,林木繁茂,鹜鹰峰、仙桃峰、娱蛤岭、玉女峰、仙掌峰、哺乳峰、老僧峰、杜鹃峰,形态各异,美不胜收。

    弃船登岸,依着五泄溪而上行,约2里许即至西源与东源(鸣玉溪)的汇合处—合井潭。西源叉名西溪或西龙潭,景色以峰、林见长,溯溪而上,依次有朝阳峰、钵盂峰、遇龙峰、天柱峰、香炉峰、卓笔峰、宝陀峰、分龙峰、土龙峰等诸峰和翔凤岩、会仙岩、摘星岩、壁立岩、石笋、犀龟石、双峰岩等诸岩,一岩一峰,造型生动,姿态各异,令人目不暇接。取道东溪而上,过遇龙桥及五泄寺,即来到了“平地起绝壁,飞瀑来天外”的五泄飞瀑了。

    五泄寺可惜现已残存不多。原来的五泄寺,相传系佛教五台宗创始人之徒灵默禅师所建。《诸暨县志》记载:“五泄寺,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灵默禅师建,名‘三学禅院’,有三十六房。相传师尝降龙于此。咸通六年

    (公元865年)赐名‘五泄永安禅寺’,天裕三年(公元 906年)改‘应乾禅院’,后仍改今名。”“寺后为栖真岩,寺前有石狮、石象蹲峙东西,形状怪伟,又有石鼓。”寺中原有不少诗词题刻,可惜亦大多无存。徐渭曾书“七十二峰深处”,现已不见。惟陈老莲手书“三摩地”及刘墉所书“双龙揪室”,至今犹在。

    五泄寺后之栖真岩下即为观瀑亭,由此乃可观五泄飞瀑之真面目了。五泄实为五个瀑潭相串而成的多级瀑布。《水经注》记载:“商山夹溪,造云壁立,凡有五泄,下泄悬三十余丈。广十丈;中三泄不可得至,登山远望,乃得见之,悬百余丈,水势高急,声震中外,上泄悬三百余丈,望若云垂。”古人陶望龄有诗曰:“一瀑悬百初,五瀑方到地。”周师镰的诗,更道出了五泄的风景之奇妙:

    昔我尝读《水经注》,五泄水悬五瀑布。

    今我得到五泄游,惊人乍见东龙揪。

    龙揪下泻第五泄,横空飞出千山雪。

    雪花散作云与烟,黑龙潭水腥流涎。

    诗中的黑龙潭即是东龙潭,为五泄之最下泄。东龙潭飞瀑在五泄之中,气势最为磅礴,水击潭中,轰声如雷。高达31。 2米的第五泄从西面的一个岩壁上,翻然而跃下,宛如一玉龙从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