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莲花佛国九华山(1/2)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坐落在皖南青阳县境内,周围百余公里,原名九子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作诗道:“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古时的“花”与“华”通用,所以“九华”之名,更含溢美之意。自此,九子山改称九华山。

    九华山北距长江不远,与著名的黄山同出一脉。群峰之间,飞瀑流泉,岭影云光,景色秀丽,而且寺庙佛塔众多,晨钟暮鼓,自古以来即以佛教圣地名扬海内外。历代慕名前来的文人名士、达官显贵不计其数,有唐代李白、刘禹锡、杜牧,宋代苏拭、苏辙、土安石、文天祥,明代土明阳、汤显祖,清代袁牧等300多人,共留下赞美九华胜景的诗篇不下500余首。

    九华山和黄山都是花岗岩体山脉,历经亿万年的风吹雨打,使山体变得支离破碎,造型奇特,姿态非凡。山峰耸峙纤细,山顶如同朵朵莲花盛开。著名的莲花峰置于云海之中,真有亭亭出水之态。所以,在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中,九华山又以莲花佛国著称于世。

    九华山曾为道教所据。自唐代以后,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终于成为佛教的“一统天下”。唐开元年间(一说永徽年间),新罗国(即今朝鲜)的土族金乔觉来到九华山隐居修身,苦行75年,至99岁坐化。金氏高僧曾为九华山古刹化城寺的祖师,他学识渊博,擅写汉诗,曾与李白携手共游九华,以诗唱答。他去世后,葬于月身宝殿,俗称月身塔。因为他生前笃信地藏菩萨,而且传说他的容貌也酷似地藏瑞相,于是九华佛徒都认为他是地藏土菩萨转世,遂称他为金地藏,九华山由此成为四大佛山中专门供秦地藏菩萨的道场。金氏高僧品行高洁,修身成佛,从此九华山名声大震,一时僧尼云集,寺庙林立。唐宋元明清各代帝土纷纷谕赐,拨款修寺,到清代时,全山僧尼达四、五千人,寺庙有300多座,“香火之盛甲于天下”,成为“九华一千寺,洒在云雾中”的佛教圣地。

    九华山地处我国江南,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山间涧溪众多,成为装点山色的幽美清秀的水景。从九华山北麓登山,先抵五溪桥,桥下是从九华山诸峰中流淌下五条清澈溪水汇合成的龙溪。伫立桥上,近可听溪水哗哗有声,远可见五华诸峰均在云雾之中。“五溪山色”为九华十景之一。沿龙溪河谷的山间小道上山,沿途有著名的碧桃瀑布倾泻而下,溅玉喷珠,十分壮观。一路上深潭清泉点缀在苍崖翠岩之间,景色深幽迷人。登山道上,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三座过街亭,其间还有甘露寺、定心石、通天桥、望江亭和大、小仙桥等景点。甘露寺为九华山上四大丛林之一,与抵园寺、百岁宫、东崖寺齐名,依山而筑,寺高五层,深藏在幽谷之中。过了三天门,只见地势豁然开朗,出现一个山间盆地,建筑密集,一条热闹的九华街贯穿其间,商店、旅馆、民舍、寺庙交错为邻。沿街一排排小摊,出售各式佛珠、佛像、香烛等物,上山进香的信徒和前来观光的游客云集于此,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气氛。

    九华街海拔650米,有公路可以直达此地,是进山游览、朝拜的中心。附近散布了近20座佛寺和7座佛塔,其中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寺,历史最为悠久。传说在晋代就已建庙,唐代时新罗国金乔觉来到九华,又扩建为化城寺,辟为地藏道场。现有四进大殿,庄严雄伟。明万历皇帝曾送1000多卷经书藏于寺后藏书楼内,现在楼内还有不少极为珍贵的佛经和明万历皇帝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