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序(1/2)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在亿万年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沧海桑田的演变给神州大地留下了许多壮美无比的名山大川,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自然景观。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的面积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二。纵横千里的山脉,高耸入云的险峰,舒展平缓的低丘,装点着祖国的大地。大自然的伟力,造就了这些巍峨连绵的山地。亿万年来的风吹雨打、冰封雪压、江海冲刷和火山喷发、山崩地裂,使得这些山岳如被刀削斧劈,处处有奇峰异洞、流泉飞瀑,真是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拜山岳、崇尚自然、热爱山水的悠久传统。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有“禹封九山”之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各族已形成一套祭祀山岳的礼仪。自秦皇汉武以来,历代帝土在新皇登基或太平盛世之时,总要巡游天下名山,举行盛大的封禅大典,并封有”五岳”、“五镇”等名山。一些文人学士也热爱祖国山水,游览名山大川。祖国的山山水水造就了孔子、司马迁、沈括、徐霞客、魏源这些伟大的旅行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也孕育了如谢灵运、陶渊明、李白、柳宗元、苏东坡、土安石、黄庭坚、陆游、徐渭等等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们歌颂名山、赞美名山,为名山赋诗题词、刻石立碑,真是名山育名人,名人扬名山。今天当人们在庐山观瀑时,不禁会诵吟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篇;在畅游三峡时,又会想起“朝辞白帝彩云间,暮至江陵一口还”的名句。中国的山水文学使实景与诗情交融,赋予了名山大川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名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宝库。

    “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国的佛教和道教追求超尘脱世,得道成仙的境界,并纷纷在那些清幽寂静、白云撩绕、绿荫环抱的深山之中修筑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