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1。紫金庵(2/2)

,坐像大都高1。 5米左右,而且人体各部分的比例都很防调。个个丰颊高鼻,粗眉大眼,具有西域人的特征。

    二、“以神人化,各现妙相。”这十六尊罗汉,神态都不一样,每尊罗汉的面部表情各有各的特征,分别可用一个字来形容:慈、虔、忖、静、醉、诚、喜、愁、傲、思、温、威、忖、服、笑、藐。塑得栩栩如生,正如《净因堂碑记》所言:“精神超忽,呼之欲活。”

    三、“对比强烈,相互呼应。”紫金庵的罗汉不仅各有各的特点,而且罗汉之间的配置也别具匠心,或镇或喜,或愁或笑,或虔或傲,或温或威,对比强烈,衬托得宜。

    四、“装奈精致、塑技高超。”前面讲过;紫金庵的罗汉是南宋民间名匠雷潮夫妇所作,雕塑得极为精致。他们以兰叶

    描和铁线描等雕塑手法,把罗汉的三层衣服一一衬衣、中衣、袭装刻画得十分清楚,不但衣褶线条流转自如,而且表现出丝绸舒麻质感。服饰上的刻花具有宋代瓷刻的风格,图案丰富多彩。

    这些罗汉可以说是艺术珍品,令人赞叹不已。明朝大灯和尚为此写了一首歌颂金庵罗汉歌,开头几句是:“金庵罗汉形貌伟,慈威嘻笑惊神工。当年制塑竭奇巧,支那国中鲜雷同。”

    罗汉像上部一诸天像手持的“经盖”,即是盖在经书上的绢帕,制作几时十分精巧,远远看去,只见诸天左手将盖轻轻顶起,右手撩角,经盖自然下垂,皱褶流畅,飘飘然如丝绸手绢,堪称一绝。

    泛海观音大士金身像在释迎牟尼佛背后,他双手交于腹前,神情闭适自若,面庞丰圆,身躯肥肤,衣饰简朴,颇具盛唐遗风。特别是观音头顶上的华盖,大红的伞面,刻着紫红的牡丹。从侧面看,像印有紫红缠枝牡丹的绎红色盖面有如真丝织品,从下向上仰视,才能看出是1一2厘米的泥塑,卓然不凡,也是一绝。

    紫金庵虽然规模不大,但由于有号称三绝的彩塑,因此声名远播,慕名而来访的各方游客络绎不绝,真可谓“庙小神灵大”。

    罗汉堂的后面是净因堂,是乾隆十一年(1746建造,面宽五间,所用材料全部是楠木,共用去白金七百余两。堂前有八百年前的古树金桂、玉兰各一棵,人称为“金玉满堂”。堂两侧有白居堂,晴川轩,听松堂。这里环境十分幽雅,是游人憩息。的好去处。特别是听松堂,堂内有一排明窗,面对林木葱郁的山峰,倚窗凭栏,松声、泉声、声声入耳,真是“山中幽绝处,当以此居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