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广济寺(2/2)

台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建造,月台左右分立着四通石碑,其中有康熙皇帝赐碑和乾隆皇帝题诗亲书勒石的石碑。拾级踏上月台便可进入正殿一一大雄殿,此殿是寺内最大的殿堂。五开间,三开门式格局,宏伟宽畅,金碧辉煌。殿内正面供奉三世佛,这三尊佛像出自康熙年间的雕塑名师焦万里之手。佛像背屏后壁绘《胜果妙因图》大型指画。画为纸本,高5米,宽10米,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画师傅妥所绘,傅雯,奉天广宁(辽宁北镇)人,得高其佩指画法,善画摩洁,画佛像也很精妙。这幅画概括简洁,运笔粗中求细,画中的释迎牟尼、天土、罗汉“约百余等,备极神彩。”成为保存至今的一幅中外闻名的捐画珍品。《胜果妙因图》的内容是描绘释迎牟尼佛祖灵山说法的故事。画面上释迎牟尼端坐在莲台上,慈祥地为台下一百多位弟子说法;众弟子则在聚精会神地聆听,画家用姻熟的技法,突出刻画了诸多人物面部的不同表情,反映每一个人对佛怯不同的内心领语,上下呼应,画面主动传神。

    大雄殿后的圆通殿,也称观音殿。据记载,圆通殿的匾额为康熙皇帝墨迹。殿内正面供奉一尊十一面观音铜像,像的上面悬佳锦慢,有“佛光普照”四个隶书大字匾额。

    在幽深的后院中有一座建筑在高台上的两层楼阁。下层为多宝殿,也称药师殿;上层为藏经阁,也称舍利阁。楼阁前有回廊,两边是五开间的东西厢房,建筑浑然一体,玲珑精巧。阁内藏经十万余册,其中以清代康熙、雍正年间(1721一1735雕版印刷的藏文《大藏经》最为珍贵。它连同青铜宝鼎和《胜果妙因图》壁画,合为广济寺的三件珍宝。多宝殿内供奉着明代铸造的三尊铜佛像,这三尊佛像较大雄殿中的塑像更为精美、细腻。在后院中还保存着广济寺中的另外三宝,那便是种植在高台上的一株七叶槐;摆放在院中央的长满睡蓬的明代陶制方缸,缸前所置纹理清晰的木化石。这三件宝物年代久远,更可证明广济寺历史的悠长。

    寺里西路院内有戒坛殿和三层汉白玉筑成的戒坛,建于清代康熙三十七年(1698),是广济寺保存最完好和最古老的一座古建筑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有柬埔寨西哈努克亲土、缅甸吴努总理、老挝西萨旺瓦达拉国土和斯里兰片普雷马达萨总理等先后前来广济寺参观访问。这座古老的寺院已成为中外佛教人士交往和中国佛教事务的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