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春色逗相思(1/2)

    唐代的“诗家夫(天)子”王昌龄有《闺怨》一绝,千古传诵: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天原是爱情的季节。大自然唤醒了少妇心中的爱,让她感到了生命的春天是多么可贵,又多么短暂!

    春色惹动了相思,这是古代诗人歌咏不绝的题材,原不始于唐人,梁朝萧绎《春别》便是一首佳作。这里再欣赏梁代诗人的两首作品。

    先看萧子晖的《**》:

    夜夜妾偏栖,百花含露低。虫声绕春岸,月色思空闺。传语长安驿,辛苦寄辽西。

    首句点明少妇夜夜孤栖。偏栖即独宿。二、三、四句描绘**景色:百花盛开,含着夜露的滋润,轻轻地低垂。一泓春水映照着明月,岸边草丛中虫声唧唧。这不是断断续续的秋虫哀鸣,而是充满生气的热闹的歌吟。因为它此起彼伏,此呼彼应,所以用一“绕”字。如果这虫声是思妇在闺中所闻,那便是唐人“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的意境了。“月色思空闺”,“思”字用得多么空灵!月光轻轻地、静静地照着空闺,给人一种柔情似水、思绪绵绵的感觉,似乎使闺中弥漫着怀人的气氛。这三句描写思妇生活的环境,以春夜景色的美好反衬她的孤独和思念,末二句是说,请从长安出发的驿骑带上她的书信,一站又一站,寄往辽西,亦即她的丈夫出征屯戍之地。

    再看朱超的《赋得荡子行未归》:

    坐楼愁出望,息意不思春。无奈园中柳,寒时已报人。捉梳羞理鬓,挑朱懒向唇。何当上路晚,风吹还骑尘?

    此诗妙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