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楞伽大义今释 > 《楞伽大义今释》 第1卷 第02章 问题的开始

《楞伽大义今释》 第1卷 第02章 问题的开始(1/2)

    当释迦牟尼佛住世的那一段时期,佛在印度南海滨的楞伽山(注二)顶上,和他的出家比丘(注三)弟子,以及修大乘菩萨道(注四)的弟子们,很多的人,都聚会在一起。当时由大慧大士为大众们的上首,他对于一切唯心,万法唯识的自心识现境界,已经善于解证它的真实义理了。他对于各种各类的众生差别,以及各种各类心物色相的究竟本际,都已经了知无遗。并且深人佛法,对于无量普度的法门,都了然通达。但为了随顺一切众生各种不同的希求,才随缘普遍地显现在世间。关于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的道理,他已经彻底通达。由于佛的启示,为了解决当时与后世人们的许多疑问,他就代表大家起来问佛,提出下面的许多问题。他在提出问题之前,先说出一段赞美佛境界的偈语;其实,这也就是说明佛法精义的纲要。他说: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这是说:万有世间的—切诸法,都是生灭灭生地不停轮转,犹如虚空中的幻华相似,倏有还无。如果离了生灭的作用,便如虚空,一无所有。当幻华的作用和现象显在空中之时,便不是“无”;当幻华的现象和作用消逝了以后,便不再是“有”。智者了知此中“体”、“相”和“用”的原因,自己便得解脱尘累,常觉不昧;既不执着一切世间是决定的“有”,也不执着于绝对的“无”。而且悲悯世间一切众生的愚迷,生起大慈悲的心愿,乃在一切世间随类现身,说法度世,拔济众苦。)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这是说:一切诸法生灭无常,犹如梦幻,这一切都是从心意识所变现,如果离了心意识,便一无所有了。智者了知它是在“相”和“用”的显现上,形成了幻有。但在自体上却都无自性,本自了不可得的。因此悲悯世间的愚迷,生起大慈大悲的心愿,而果教化济度世间。)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这是说:万有世间一切诸法的存在,都如梦幻似地生生灭灭;在生灭灭生的现象中,如果说它是断灭的“无”,但它却有相续的作用。如果说它是恒常的“有”,但它却又是生灭无常的。智者了知一切诸法,既不是决定的“有”,也不是绝对的“无”,因此悲悯世间的愚迷,生起大慈大悲的心愿,而来教化济度世间。)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这是说:佛是大智慧的解脱者,他已经了证“人无我”和“法无我”,自觉内证一切的烦恼障和智障,都因为妄想分别而生。这些分别的妄想心,犹如火光中的烟馅和光影相似;它的自性却是本来无相,了然清静的。所以烦恼和智慧,同样的都无自性,本自了然清净的。因此悲悯世间的思迷,生起大慈大悲的心愿,而来教化济度世间。)

    一切无涅盘。无有涅盘佛。无有佛涅盘。远离觉所觉。有若无有。是二悉惧离。

    (这是说:一切诸法,本来就空无自性,既无生死可了,也并无另有一涅盘寂灭的境界可得。既没有一个住在涅盘寂灭境界中的佛,也没有一个佛往来于涅盘寂灭的境界中。在本来清净自性的真如中,既没有一个所觉的境界,也没有一个能觉的本体。如果执着佛境界的是有是无,也就同执着有一涅盘的可入可出一样,仍然还是法执。因此必须要远离能觉所觉二边,了无所住才是佛法正觉的真实内义。)

    牟尼寂静现。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牟尼是佛的名称,也便是寂默的意义。这是说:佛从本性清净寂默中静观万法,得证远离生灭的作用,不取一法,也不舍一法。只得性自如如,这便是远离尘垢,远离缠缚的解脱法门。若能解脱生灭,还归寂灭清净,便无古往今来等法执。由此而解脱十方空间。三世时际的束缚,以证得毕竟寂静了。)

    (上述大慧大士的赞佛偈语,最主要的道理,是指出佛已经在无生灭的境界中证得解脱,在自性清净寂灭中得到大智慧。但为了济度世间一切众生,出离苦海,仍然兴起同体的大悲,无缘的大慈之心。但他所悲的是什么呢?是悲众生的愚迷。其实既非实有人和法的可悲,也非绝对的无人和法的不可悲。只是悲其所悲,应无所住而已。故知大乘了义的佛法,以兴起无缘之慈,同体之悲,来济度世间,才是它主要内义的精神了。)

    这时大慧大士说完了赞佛的偈语,便自我介绍说:他名为大慧。现在为了彻底了解大乘佛法的要义,所以提出一百零八个问题,请求佛的解答。佛就答应他随意发问,并且说,理当为他说出如来自觉的境界。

    (注一)求那跋陀罗:此名功德贤,中天竺人。南朝宋文帝时,泛诲至广州,帝遣使迎至京师,深加崇重。乃讲演华严,并译此经。

    (注二)楞伽山:在师子国(即锡兰岛)之山名。楞伽为宝名,又曰不可到、难入之义也。此山以有楞伽宝得名,又以险绝常人难入得名。佛在此说楞伽经,表法殊胜。

    (注三)比丘: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称,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

    (注四)菩萨:具名菩提萨埵,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总名求佛果之大乘众。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云何净其念 云何念增长 云何见痴惑 云何惑增长

    何故刹土化 相及诸外道 云何无受次 何故名无受

    何故名佛子 解脱至何所 谁缚谁解脱 何等禅境界

    云何有三乘 唯愿为解说 缘起何所生 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 云何为增长 云何无色定 及以灭正受

    云何为想灭 何因从定觉 云何所作生 进去及持身

    云何现分别 云何生诸地 破三有者谁 何处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 云何最胜子 何因得神通 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 最胜为我说 云何名为藏 云何意及识

    云何生与灭 云何见己还 云何为种姓 非种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 及与非我义 云何无众生 云何世俗说

    云何为断见 及常见不生 云何佛外道 其相不相违

    云何当来世 种种诸异部 云何空何因 云何刹那坏

    云何胎藏生 云何世不动 何因如幻梦 及揵闼婆城

    世间热时焰 及与水月光 何因说觉支 及与菩提分

    云何国土乱 云何作有见 云何不生灭 世如虚空华

    云何觉世间 云何说离字 离妄想者谁 云何虚空譬

    如实有几种 几波罗蜜心 何因度诸地 谁至无所受

    何等二无我 云何尔焰净 诸智有几种 几戒众生性

    谁生诸宝性 摩尼真珠等 谁生诸语言 众生种种性

    明处及伎术 谁之所显示 伽陀有几种 长颂及短句

    成为有几种 云何名为论 云何生饮食 及生诸爱欲

    云何名为王 转轮及小王 云何守护国 诸天有几种

    云何名为地 星宿及日月 解脱修行者 是各有几种

    弟子有几种 云何阿阇梨 佛复有几种 复有几种生

    魔及诸异学 彼各有几种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