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维摩精舍丛书》之3《中庸胜唱》 > 《中庸胜唱》 第二编 第10讲 结中庸

《中庸胜唱》 第二编 第10讲 结中庸(1/2)

    第一节 总论

    首以尾彰,势未形而大用已毕﹔尾因首显,局已终而希工正勤。事固无分乎首尾,理讵有诠乎初终?今曰结,因总而结﹔今曰终,全始而终。总结始终之立,以权信、赞、行、证之趣为实,因机及实。及实,匪特无权,而实亦不可得矣。实不可得,而无所不得。内蕴之仁,外沛之德,于是乎不言而信、不动而成也。不言何始?不动何结?始结双忘,实昭潜德。显微两知,蹈乎中庸。行人之业丕显,百辟其刑﹔君子之学笃恭,万方足式。归其至于无声,恶其文之有着,闇然日章,的然日亡,道固判于君子、小人,德实诱乎初机、来者也。始则戒惧,不睹不闻﹔终又要归无声无臭。反复谆谆,掖诱炯炯。记曰:“百花落尽啼无尽,又向乱峰深处啼。”懋也哉!

    第二节 经文

    {朱注第三十三章}《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着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斧钺。《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轮,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一、释字

    闇 《说文》“闭门也。乌绀功。”引申有隐晦义。

    的 《说文》作“的”“明也。都历切。”引申有表见义。

    奏 《说文》:“进也。则[人+危-厄+厂之简体字+ˊㄧ/大]切。”《诗·商颂·烈祖》章作“[融-虫+傻-人]”。《毛传》“[融-虫+傻-人],总。”《释文》:“子东反。”

    假 《说文》:“至也。《虞书》曰‘假于上下。’古[各+页]切。”《诗》毛训“大”。郑训“格。”

    二、通义

    此章七引《诗》言,赞至道,结全篇。初言入德,次言潜伏,三曰屋漏,四曰奏假无言,五曰不显惟德,六曰予怀明德,七曰无声无臭。朱子曰:“举一篇之要而约言之。其反复丁宁示人之意,至深切矣。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先生曰:“尽心”二字以诠此章极善!极善!恐朱子之说,大异余言。果学人士如余说尽心也,尽心不但诠中庸尽,天下事若理乃至十三经、三藏十二部、《道德》、《南华》、耶酥《新旧约》、回教《可兰》、诸子百家无一不尽。何也?心尽至于无可尽处,尚有处在,不得言尽。此无可尽处亦尽,于是乎人尽、我尽、有尽、空尽、断尽、常尽、是尽、非尽、凡夫尽、圣人尽、乃至一切处非一切处无不尽。果尔,今之《中庸》十章尽。此十章尽也,说此《中庸》者,闻此《中庸》者,无不尽。然后从此无不尽中说入德、说潜伏、说奏假无言及无声无臭等,而说者、闻者乃至十三经、三藏十二部、《道德》、《南华》、耶、回、百家,头头上显、物物上明,觅尽不得,非尽亦不得。此中庸之至德,行人之尚趋也。故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朱子之意果余说乎,不但注此《中庸》尽,当人无始大事亦了尽矣。

    余权立十章,此开为七,余之统说、赞美、难行,入德也。践履当潜伏,一趣当屋漏,遍行、保任当奏假无言,盖遍行保任之至,无斯不顺,无斯不服,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也。显用者,丕显惟德也。现法、报、化三身,全智、仁、勇三德。本章总论曰:“行人之业丕显,百辟其刑﹔君子之学笃恭,万方足式。”要者何要?予怀明德也。结者何结?无声无臭也。

    此篇始曰“天命之谓性”,结曰“上天之载”,是始以天始,而结以天结也。天者,颠也。余说曰“轫始而上之谓天”。天亦幻有,皆依假立。未轫始前、既轫始后、正轫始中,悉不得言有天。何也?除前、后,无中,犹除过、未,无现也。若然,天命之谓性非始,上天之载非结,余三十一章非中。非始非结非中,而曰某始也、某中也、某结也,瞎汉也。然则是中庸者,无始、无中、无结邪?曰:“担板汉也。”明明始,明明中,明明结,乌得坏世间法而立奇兴异曰无?《中庸》首曰“天命之谓性”,继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终曰“无声无臭,而有上天之载”,味此,则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所谓言有时丝忽不立,言无时遍界不藏也。故此章七引《诗》言,六称君子,赞中庸之至德,美君子之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