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宗镜录略讲 > 《宗镜录略讲》 第55章 一瞬光衣送夜穿

《宗镜录略讲》 第55章 一瞬光衣送夜穿(2/2)

。碰到这种性向的人,就应该跟他讲“三恶烧然”,三恶即贪嗔痴。“驼驴重楚”,人若被**困住了就像骆驼或驴子一样,拖着一大堆东西。另一种漂亮的名词叫责任感。拿佛法来讲,很对不起,责任感就是驼驴重楚,把痛苦挂在屁股后面一道走。然后再说,你看我多伟大,拖着那么多责任。

    以前我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死后去见阎王,阎王一查他上辈子做得还不错,还可以投胎做人,但是寿命只有二十年。这个人一听就向阎王讲,拜托我不去了,你叫我去投胎做人,才刚长大,就在二十几的黄金时代就要死了,这有什么味道呢?无论如何求你老人家给我加点寿元。阎王说:我没办法,帮不上忙。但是这个人拼命地要求,阎王很讨厌而且公事又忙,就讲:你吵什么呀!罗嗦!你在旁边等着,看有哪一个不要命的再把他的分一些给你吧!最后有一个家伙一来,阎王一查说:你不行啊!你很坏!你要投股做马二十年。那个人一想做马那么苦,因此摇头说:故然我已经错了,但求你老人家给我减一点吧!阎王说:不行啊!这个我做不了主。但是他拼命要求,阎王一看说:你觉得寿命太长,他觉得寿命太短,你俩私底下商量,跟我没有关系。

    要做马的跟那人商量:老兄我把十年马的寿命给你,我去做十年马,你去做三十年蛮好的!这个人已经有三十年的寿命了,还站在那里等。

    等一下有一个人来,阎王一翻薄子说:你这个人坏极了,要做牛二十年,最后还要被绞成碎肉包饺子。这个人一听说道:我懊悔啊!能不能让我少做十年牛。阎王说:你去找那个人商量看看。这个牛说:老兄我给你十年,我做十年牛。这个人已经有四十几的寿命了,阎王说:你可以走了。这个人说:我做人四十几才到中年就要死掉,我在这里不妨害你办公,让我多等一下,看有没有不要命的再给我来一点。

    又有一个来了,阎王一看:不行!你坏得很,变狗二十年。做狗的也要求分十年给他。最后来了一个,阎王一看:这个人爱动脑筋、心思多,但没有大好也没有大坏,变猴子二十年到山上吃果子去!这个猴子想想也不好玩,也要求分了十年给他。阎王说:你已经有花甲子年大寿了,可以滚蛋了!于是就把他给赶走了。

    所以,我们真正做人二十年;后来结婚是做马的阶段,给人骑在上面拿鞭子赶;三十到四十岁,孩子生了一堆是做牛的阶段拖着走;四十到五十岁,儿女长大了变成给儿女看门,是做狗的阶段。到了五十到六十岁时,连看门都不要你,只好在公园晒晒太阳、抓抓痒,就是做猴子的阶段。

    在坐的各位很多都是在做牛、做马的阶段,这就是驼驴重楚。人生就像骆驼、驴子及牛一样,后面拖着一大堆,然后就觉得自己很伟大,人生责任如此。这个“楚”,就是苦楚。“饿鬼饥渴”,你告诉创建人生的境界,现有的就有驼驴重楚这些痛苦,而死后的果报就是饿鬼饥渴。“不名为苦”,他说这类人,真正的道理听不进去,但是你跟他讲其它的知识他很有兴趣,你要告诉他上面我们所讲的世间上的苦都不算苦。

    “痴暗无闻,不识方隅,乃是大苦”,没有真正的智慧,没有头脑,“无闻”,没有学问。“不识方隅”,人生的方向都认不清楚,这个才是真正最可怜的人生、最痛苦的人生。

    劝君会得真止观无上佛道弹指间

    多闻分别乐。见法法喜乐。以善攻恶乐。无著阿罗汉。是名为最乐。从多闻人。闻甘露乐。如教观察知道。远离坑陷。直去不回。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发悦其情。是名随乐欲以观安心。

    “多闻”,即学问渊博,融会贯通。“分别乐”,知识多了本会妨碍修道,但是能融会贯通则万法归一不会妨碍修道。“见法法喜乐”,看到一种法即能马上得到佛法的法喜。所谓法喜,即得到法的利益。“以善攻恶乐”,以善业攻击了心理上行为上的恶业。最后达到空的境界,一切无著、无住。无著、无住即是阿罗汉境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阿罗汉境界,是名为最乐。

    “从多闻人闻甘露乐,如教观察知道,远离坑陷,直去不回”,他说若想修道做功夫,必须先把修道的理论、方法先搞清楚,因此要从多闻而得到甘露。“如教观察知道”,把佛经上的道理研究清楚。“远离坑坎”,那么去修行做功夫即能脱开魔障。“直去不回”,顺着这一条直路就可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发悦其情,是名随乐欲以观安心。”

    上一段是讲修止的重要,这段开始告诉我们定中要有慧,是讲观的重要。因此要研究、要观察,因为没有慧的定是属于外道定,这是定与慧的差别。他说,经典上有一类用各种善巧方法、比喻来赞叹于观,即在定中自己要清楚这是什么样的境界。若不在止的境界上所理解的,就不叫慧观而叫生灭妄想,是没得用的。

    因此,止与观相当于一部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例如,为何不能心念专一而得止,这个道理要研究出来,若真研究出来,懂得那个理,就马上可以得止。

    大家也许会问,你为何不直接讲出来?其实早就讲过了,是你们没有听懂,听了等于没听。因为你们没有慧观,没有把所听到的道理会之于心,没有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要透过别人的语句、文字,直接把语意会之于心,就会听懂了。以上是观的第一种归类。

    又善男子。月开莲华。日兴作务。商应随主。彩画须胶。杯不遇火。无须臾用。盲不得导。一步不前。行无观智,亦复如是。一切种智。以观为根本。无量功德之所在严。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生其功德。是名随便宜以现安心。

    “月开莲华”,在古书上记载,有一种莲花是在月亮圆满的时候开花。“日兴作务”,太阳出来了,我们出来活动谋生活。“商应随主”,到远方做生意要跟对一个好领队。“彩画须胶”,作画的颜料须要胶合调色。“杯不通火,无须臾用”,如果做陶器的东西没有用火烧过,它仍是泥巴所作成的模型,被雨一淋就坏了。被火锻炼过后才能起作用。“盲不得导,一步不前”,瞎子没有人领路就寸步难行。“行无观智,亦复如是”,心理的行为,起心动念的是非善恶,乃至做功夫的对与不对,自己也要有智慧来观察,光靠老师来指导是不够的。因此修定做功夫没有慧观的智慧是靠不住的。“一切种智,以观为根本”,因此若想开悟得一切种智则必须(需)以观慧做根本。“无量功德之所庄严”,前面讲修止有无量功德,这功德要让它庄严则需观慧。

    比如说一块块的黄金譬如功德,但要把这些黄金材料变成了戒指、项链等,才算是把它庄严起来。同理,止是功德,要把功德庄严则需智慧。“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生其功德,是名随便宜以观安心。”这是观的第二种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