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原本大学微言 > 《原本大学微言》 第32章 刘邦打天下而不能“齐家”

《原本大学微言》 第32章 刘邦打天下而不能“齐家”(1/2)

    自秦始皇以后,我们的历史,由分封诸侯的体制,改变为一个统一文化与文字,统一政治体制为郡县,所谓“书同文,车同轨”的东方大国。这个时候,正当公元前二百二十年前后。讲到这里,使人联想起现代历史的故事,当在推翻满清以后,所谓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的阶段,阎锡山在山西修建的铁路,故意采用狭轨,不和全国铁路的轨道相衔接,仍然抱着“战国诸侯”和《三国演义》的思想。距离秦、汉两千年后的中国,还随时出现“战国”时代“车不同轨”的作风,你看,这有多么大的讽刺意义。

    但我们现在不是研究历史,只是讨论中国文化大系中的儒家心法。因此,讲到“修身”与“齐家”的问题,引用到历史上历朝历代为天下主的第一家庭(族)。如果再做详细的叙述,那就变成讲历史小说了。但是,历史的人事问题,不正是《大学》内涵的反证吗?

    我们的历史,从来以汉、唐开国为盛世。宋、明其次,元是蒙古族当家。清是满族当家,都要另当别论,实难要求过严。而且我在前面讲过,除了以历代开国之君为主题之外,其余的都算是“职业皇帝”,能够守成的已经不错,大多更不必要用《大学》的尺度来讨论。不过,话也不能以偏概全。在职业皇帝当中,也还有几个可算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虽不中,亦足观也矣”!

    从刘邦的“龙颜”说起

    以开国的帝王来讲,例如汉高祖刘邦,除了历史上赞许他是“隆准龙颜”、“豁达大度”八个字以外,应该说还有四个字,便是“知人善任”的长处。至于什么是“隆准”,是说他鼻子长得挺拔,鼻头特别大一点,犹如相书所说,“一鼻通天,伏犀贯顶”而已。这样的人多的是,我一生也见过几个乞丐和出家的和尚,都是“隆准”,并不能因鼻子大,就可当皇帝。“龙颜”嘛,谁见过?就算古画上的“龙”吧!那副尊容,除了很有威武以外,也并不特别,平常人也有的是。用这“隆准龙颜”四个字来称赞刘邦,完全是古人写历史的大手笔、妙文。因为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当了皇帝,总要说他有特别过人之处才对。等于后世的什么“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一样的句广,极其谄媚的笔墨。

    我年轻时,有一个会摸骨看相的朋友,我常对他说,你赚了别人的钱,又在骂人,坏透了。假使你敢说我是有特别的骨相,或是“龙行虎步”、“虎背熊腰”,我非揍你不可。那是你明明在骂我是个禽兽,是个动物嘛!但是,他说,老兄,我是规规矩矩照书本上来的,那些历代的英雄帝王们,不都是很喜欢这些恭维吗?看来,你是一定做不成英雄了!我们彼此哈哈大笑拉倒。至于说刘邦“豁达大度”,这一点,比较起来,可以承认,拿他前比齐桓公,后比唐太宗李世民,都有点相似之处。但也必须看看反面的文章。例如范增对项羽说,刘邦居山东时,贪财好色。现在到了咸阳以后,居然不贪取财货,又不掳掠美女,看来,其志不小,你不对付他,将来你必失败在这个人手里。后来,果不出其所料。

    我想,《史记》与《汉书》,你们都很熟,尤其是司马迁写《史记》的高祖、项羽“本纪”,也是大家最喜欢读的大文章,因此,我不需多说。

    “豁达”背后的身世和性格

    汉代开国之君的刘邦,他出身的家庭和父母,可以说,本来是一个殷实务农的人家。只有刘邦,在这个家庭中,素来就“不甘淡泊”、游手好闲、好说大话,在他家族的眼中,是一个不管家人生产,使父亲兄弟们不大喜欢的人。不过,这样的人,在每个地方、每个乡村中,都随时会出现。刘邦算是有“智、力、勇、辩”的那一类型,环境往往不能约束他的。偏偏是他运气好,吹牛说大话,吹到了一个外地来的大财主的女儿吕雉做妻子(这个大财主,历史上只称他吕公。但有说在《相经》上,记他名吕文,字叔平)。东方西方人类的文化,过去历来同样是重男轻女,所以详细记载她的资料并不多,只把重点记录在她当皇后以后的事。其实,你仔细研究,在刘邦做亭长,送囚犯,放囚犯,躲在芒砀山沟里,直到与沛县的秘书萧何、曹参联络,取得县城,称“沛公”起兵,他的妻子吕雉,都是知情参与其事的。所以后来做了皇后,设计杀韩信,是两夫妻的同谋。刘邦死后,故意请张良吃饭,是她设计促使张良早死。

    关于这一点,有人对我说,于史无据。我说,你不了解道家的“辟谷”,当然不明白,张良当时已修到可以“辟谷”不吃饭。功夫到此,忽然强迫他吃肥腻的食物,不但功夫尽失,甚至不死也要大病一场。世界上的知识太多,当然有所不知。可是吕后有人教她,因此,一饭之后,即致张良于死命,并非历史上的奇事。

    当时,在秦始皇实行“严刑峻法”以治国的时代,而且役使民工,不给酬劳,建造皇宫等工程,弄得民不聊生,到处逃亡避祸。在刘邦的家乡沛县,忽然从外地迁来一家财主吕公,等于是沛县一桩新鲜的大事。刘邦不过是一个区区的亭长,并非声名显赫的人。他在吕公过生日做寿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空手走来祝贺,在吕家的宾客签名簿上,大书送贺礼的礼金万金,然后就大模大样的自己坐在首席吃喝起来。因此有人报知主人,吕公会看相,他出来一看,大奇刘邦这个样子,而且敢大胆冒充阔老,就和他结交,准备把大女儿嫁给他。当然,吕老太婆是反对的,认为这种吹牛说大话的人靠不住。似因吕公的坚持,也无可奈何。当时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儿女本身很少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

    “骄纵”的吕后实在不简单

    不过在这个历史的故事上,可以看出吕后是出身财主家庭的大小姐,不免有“骄纵”的习性,配了一个刘邦这样的丈夫,“豁达”对“骄纵”,倒也情投意合。但对她的身世,刘邦总不免会礼让她一点,不一定是怕老婆,只能说总有一点自卑感,这也是人之常情。况且吕后是个聪明人,从结婚以后,便一直参与外事。历史上说,当刘邦放了囚犯,逃亡在芒砀山泽之间,只有吕后知道他在哪里,常常送饭给他吃。暗地也有人问她,你怎么会知道他躲在那里?她就说,刘邦人在哪里,哪个地方,就有云气罩着,只有我看得出来,所以知道他在那里。这是“欺人”,还是“自欺”,姑且不论,但可知道她是参与同谋的。如果照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迷信气功的话,就会说,那里有磁场,我会知道。

    平常读历史或看小说,最奇怪的事,从来在历史和小说的节骨眼儿上,几乎很少提到金钱和经济的事。例如说《三国演义》吧!刘、关、张三人结拜,要起义,经费哪里来?其实,《三国志》已有说明,是中山大商张世干、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金财”,刘备才有资本招兵买马。曹操起兵的经费来源,据《三国志》所载,是“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董卓”。但另如《世说》所载,“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曹操),使起兵,众有五千人”。大概古代文人自命清高,不喜欢谈钱,一谈钱,就俗气了。其次,许多武侠小说,甚至爱情小说,也很少提到钱和经费来源。那些侠客,都豪气干云,上酒店,吃饭馆,非常阔气,既不做工,又不经商,钱从哪里来?难道做了侠客,都有“呼风唤雨,撒豆成钱”的本事吗?至于爱情小说,更不用说了,爱情就胜过馒头和面包,还谈什么钱呢!

    我们因为讲到刘邦和他妻子吕后的家世,可以大胆的假定,当刘邦在草泽中,收聚流亡起兵时的初步资财,是靠吕后娘家的资助。所以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以后,不但在感情上,是习惯性的敬畏老婆三分,在利害关系上,吕后始终是可以“颐指气使”,俨然是站在“老板娘”当家的惯例上做事。因此形成汉朝三四百年的天下,始终是受“女主”和“外戚”所左右的家族政风。从形而上哲学的观点上讲,大自天下国家的政治,小至家庭个人的处事,真正的善恶是非,是因时因地为准,很难下定论。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转变,是非善恶,也有所颠倒。但只有因果的定律,是绝对肯定的,乃至唯物世界的一切科学法则,也不能违背因果律的原则。

    尤其刘邦和吕后,在家庭夫妇关系上,非常玄妙,历史上的记载,也并没有为他隐饰。刘邦与项羽的战争,所谓大小几十战斗,刘邦都是打败仗;最后一战,项羽乌江自刎,都归功于韩信的战略成功。当刘邦在彭城打了败仗逃走,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