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尘静思 > 联考 必须改变

联考 必须改变(2/2)

完全重蹈封建时代科举制度的覆辙。知识支离破碎,不但丧失了组织能力,也丧失了思考能力。联考像一个框框,学生老爷只好把自己血肉之体,用刀削得合乎那个框框。只要通过联考,其他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夫课本的内容每年都是一样的,可是联考的试题却不能一样,考试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谁出的题能难住考生,谁就是高手。科举时不得不把“四书”的句子,片片割裂,连“学而”都成了作文题目,其他的花样更层出不穷。而今联考竟然有“张岱何时游湖”的选择题,真不知道这种知识算哪门知识?对一个研究电机的小子,有啥必要?然而学生老爷却不得不辛辛苦苦,猛记这种鸡毛蒜皮。这些鸡毛蒜皮在学生老爷脑袋中长年累月地累积,结果仍是鸡毛蒜皮——一大堆毫无意义的鸡毛蒜皮。柏杨先生有位朋友的儿子,当他的老娘在客厅里被扫帚绊倒在地,爬不起来时,儿子老爷连头都不抬,任凭老娘哀叫。并非他不孝,而是父母曾有严令,联考第一,死人第二。幸亏老爹回来得早,才救回老婆一命。这种性格上的斲丧,对社会的影响,更远超过知识上的鸡毛蒜皮。

    嗟夫,联考正无情地摧残知识和人性,清王朝徐灵胎先生曾有诗咏科举曰:

    “读书人,最不济。烂八股,一堆泥。原来只为求才计,谁知道变成了坑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认为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传四史,是何等文章?汉高唐宗,是哪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现代则是模拟试题矣),书店买,新科利器(这类参考书,现代书店可多啦)。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日昏迷。就教他骗得了官,也是小民跟国家(原文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正是联考制度下学生老爷的画像,嗟夫。

    时到如今,联考即令不能完全取消,也应改变。报上说,今年(一九八○)的国文科,将减少选择性测验试题,提高作文分数。这是一个觉醒,不过这种点点滴滴的改变,无济于事。科举制度实质上是统制思想的工具,假定一位考生在作文中批评孔丘先生,即令有其深度,而又行文如流水,他能考取乎哉?我老人家敢跟你赌一双破袜子,所作出的文仍是“烂八股,一堆泥”。学生老爷只要多读几篇模拟文,就足够啦。通顺固然通顺,而且八面周到,但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感情,只是模拟试题一大抄。

    我们建议的是——

    一曰:学生老爷的志愿,铁定地限制在只能填两个,考不上就荡掉。几十个几百个志愿不叫志愿,只叫吃豆腐。应以系为一单元,仅在该系的学生中,挑分数高的录取。张三先生第一志愿是AB系,考了第一名一百分,他就考取啦。李四先生在第一志愿的CD系落了第,他就是一千分,也请他家里蹲。不用分数去鼓励投机,第一志愿有权比第七**志愿优先。

    二曰:文科不必考物理化学,但他的中文必须超过九十分(如果他考英文系,英文也得超过九十分)。理科不必考历史地理,但他的数学之类必须超过九十分。依此类推,学生老爷有权就他的兴趣,单线发展。通才不可多得,而且这种支离破碎,一知半解的通才,不过一罐浆糊。如果说文科学生的物理化学知识也很重要呀,理科学生的历史地理知识也很重要呀,怪啦,啥不重要?结婚生子更重要,难道也要考恋爱学乎哉。

    三曰:奖励私人大量创办大专学堂或职业学堂,教育官别再东挑西剔,给人为难。听说现在严格限制文科学堂的设立,咦,官脑果然与民不同,一个没有理工兴趣的小子,便是把所有文科取消,他也难以挤进理科。难道文科学生老爷一多,社会就大乱啦?台湾人口一千七百万,至少应有一百所大专学堂和四百所职业学堂——这数目不供抬杠之用,而是说,必须使新生名额,跟考生名额相差得不太吓人,才能根除联考的病毒,才能使学生老爷脱离框框,正常发展。

    事急矣,救救学生老爷,救救国家命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