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高行健文集 > 高行健《夜游神》一剧的戏剧元意识

高行健《夜游神》一剧的戏剧元意识(1/2)

    作者:赵毅衡

    我首先想讨论戏剧元意识,因为控制与被控制,操纵与被操纵,扮演与被扮演,是戏剧美学的最基本环节。现在借高行健近期剧,看他在这个问题上如何取得透彻的理解,也看看这个理解与禅宗思想的关系。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时,首先就是其"三界","欲界六重天"等分层观念使中国士人"讶其说以为至怪也"。《酉阳杂俎》重说了《譬喻经》中故事:"昔梵志作术,吐有一壶,中有女子与屏,处作家室。梵志少息,女复作术,吐出一壶,中有男子,复与共卧。梵志觉,次第吞之,柱杖而去"。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这观念来自《观佛三昧海经》,其中说佛现白毫毛相,"毛内有万亿光,于其光中,现化菩萨,皆修善行"。

    其实佛教各宗都把宇宙分层作为色空观的最主要立论方式之一,法华宗所谓"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华严宗大师法藏应武则天召为说佛法,举殿前金狮子塑像为例:"狮子眼、耳、支节,一一毛处,各有金狮子。一一毛处狮子,同时屯入一毛中。一一毛中,皆有无边狮子,又复一一毛,带此无边狮子,还入一毛中。如此重重无尽,犹天帝网珠,名因陀罗网境界门。"(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二二页。这种分层观念在《华严经》中论之甚详:"善男子,我经行时,一念中一切世界皆悉现前,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层次观与定慧观很自然地联结起来。)不少佛学史家都同意华严宗是禅宗思想的前驱。就万相分层,诸法实相非无亦无这点而言,的确启导了禅宗在修行之上更翻一层。层次观念对禅思维方式影响至深,这类公案,在禅宗文献中极多。只举一个与中国民间神对立的例子:《五灯会元》卷二"破灶堕和尚"故事。此和尚用杖击破灶,灶神得以解脱而升天,因此"青衣峨冠"来表示感谢。"少选,侍僧问曰:'某等久侍和尚,不蒙示诲,灶神得什么径旨便得升天?'师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别也无道理为伊。'"必须"打破"现象世界,才能进入更高层次。

    公案以故事喻层次,高行健剧以表演喻层次,是一个长公案,把自身变成了所谓"元戏剧"。写意的前提,就是写之上另有一"意"界,王国维后来归为"境界"说。境界超越艺术媒介之外,也超越观赏艺术直接见到的物象之外。

    所谓元戏剧,本质上说,就是戏剧转向自身,以自身为题材。(这个定义最早见于阿贝尔《元戏剧》一书(Lionel Abel《Metatheatre:A

    New View of Dramatic Form》,New York:Hill and Wang,1963)。"元",台湾理论界译其希腊词源义,"后设"。从亚里斯多德起,meta-即为关于经验世界规律之讨论。中文原译metaphysics为"形而上",颇佳。从康德起,哲学家一再论证规律范畴在现象之前,而不在后。"后设"之译,易误解。)霍恩比认为可以有三种取向:

    第一,为探究存在问题,"戏中有戏";

    第二,为探究社会问题,"戏中仪式";

    第三,为探究个人问题,"演中有演"。(荷恩比《戏剧·元戏剧·感知》(Richard Hornby,《adrama

    and Perception》,London:Associate University Press,1986)P.83。)这个说法倒是相当条理分明。但在实际的戏剧实际中,三者不免混杂,而且如此一解,可以说无戏不元,是一种普适性理论。

    高行健剧中的元意识,却非常特殊,它可以是禅的迷/悟,疑/慧,见惑/真如的层次观之推演发展,所谓"众生诸佛、一念之隔"。《夜游神》的车厢一街景转换,与《喀巴拉山口》不同,那里山口与高空的景象是平行展开的;与《绝对信号》也不同:同为戏中戏,那里明说是回忆,也就是说,成为人物性格刻画之一部分,而在《夜游神》中,旅客变成梦游者,是他的阅读沉思勾出的梦想,可以说,是他的想像——构思与书中内容的结合(车座中的性感女子明显是作为梦游者遇见街头妓女的一个提示),旅客是被演出者,梦游者是被演出的再度演者。当最后车厢中只剩下书而不见了读书者时,梦游者被蒙面人一拳打倒在街头,而载着梦游者的火车正从街上空驰过:被演出世界从演出世界攫走了演出者,换句话说,被演出世界比演出世界更为实在。梦游者倒在戏中戏之后就不再可能回到戏台上。

    应当说,这是对戏剧元意识的一个无比绝妙的推衍,叫人想起一九八五年《独白》一剧中人物-演员的自白:

    人都不会把这台上我演的角色当成台下生活中的我,而台下生活中的我又倒过来创造了台上的我的角色。

    这听来是不言自明的大白话,但在戏剧化了的自我与他者转换中,是戏剧元意识的基本出发点。可以说,这种意识在高行健于一九八三年提出演员三重性时,就已经具有明确的理论形式——演员在舞台上既是演者,又是被演者,也可以脱离二者,以中性主体静观二者,又可自由出入二者。

    因此,戏剧元意识不仅是明确演与被演的关系,即层次控制关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