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高行健文集 > 高行健接受《联合报》采访实录

高行健接受《联合报》采访实录(1/2)

    作者:陈义芝

    二○○○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于台北时间十二日晚上七时揭晓。流亡法国的大陆作家高行健(一九四○~)成为百年来第一位荣获这一崇高奖誉的中文作家。

    从八○年代开始,《联合报》及《联合文学》即经常刊登高行健的文章、访问及报导;一九九一年高行健在瑞典皇家剧院发表「有生之年不再回到在极权**下的中国」这一声明,也刊登在联合报上。一九九三年高行健到台出席联合报系主办的「四十年来中国文学会议」,发表《没有主义》这篇论文,与台湾文学界建立深厚友谊,他最重要的两部巨著《灵山》、《一个人的圣经》即由联经出版公司出版。

    在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第一时间,联副越洋电话打到法国高行健家中,先由他的朋友小说家西零接听,随即由他本人接听,接受本报系记者完整的访谈。以下是录音访谈纪录:

    问:高行健先生,我是陈义芝,我代表台湾的联合报恭喜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所有以中文写作的作家以及阅读中文作品的读者,都感到无比的兴奋。透过您的小说、戏剧、现代诗,全世界的人将认识到当代中文文学的精深、优美。您能不能向中文世界的读者,特别是台湾的文学朋友说几句话?

    答:我这里现在记者非常多,包括瑞典最大的媒体及法国《费加洛报》的记者及摄影。不得了,十分忙乱!你是中文世界第一个打电话来的。你这个问题要怎幺说呢?我觉得台湾文学也很有希望,因为台湾的人文与政治自由的环境都有利于创作。

    问:请问作为一位作家得奖前与知道得了这幺高的一项荣誉之后,您的生活会不会有巨大改变?

    答:没什幺变化。我还是做自己想做的,写自己想写的,画自己想画的。

    问:请谈谈您一向的写作心态。

    答:作家可以不考虑读者,但他写作时,至少得有一个读者─脱开作者的另一个自己,这个「自己」,也就是摆脱了自恋的眼光,是旁观者的眼光,一个最挑剔者的眼光。这个读者是必须有的。别的读者都可以不顾及,因为很难说,年纪大的、年轻的、什幺样文化背景的、中国的、外国的……你无法去为某一种读者写作,因为那是一大陷阱,其结果不是讨好,就是丧失自己。但是得有一个读者,就是自己,这是永远可以把握得住的。

    问:愿不愿谈谈判别一部小说好坏的标准?

    答:我同意小说怎幺写都可以,小说是没有规范的。但光这句话是不够的。小说离不开人性,不能是形而上的概念,必须化成有血有肉的东西。小说最主要体验在叙述,叙述当然可以有不同方式,怎幺样写都是可以的,这里面没有一个现成的格式,这是一个很开放的观念,而且随着时代、趣味而变化。在今天,小说并没有死亡,但是光追求新形式、新方法是不够的,还要回到自己本身、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到人性、回到感觉,当然也不能没有思想,但是一切思想观念如果不能变成真实的感受的时候,就纯粹只是一种观念游戏、文字游戏。小聪明是代替不了真正的创作。

    问:刘再复先生说您的作品有诗意,我觉得您的小说很适合朗诵。

    答:我很高兴你有这种看法。我写小说第一稿都是对着录音机录下来,这与我搞戏剧有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