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少年心事当拿云(4)(1/2)

    我在深发展国际部实习,做的事情很boring,很routine,但是我做得很勤快,很主动,很乐意承担责任。我主动请缨写作有些技术含量的支行开展外汇业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甚至主动地去参加他们的会议和游乐活动,和很多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之后去HSBC的实习,和之前在HSBC做过的一个人的推荐也是分不开的。所以说,归根到底,还是人在起作用。你怎么在你能力所及的实习机会中好好地锻炼自己,表现自己,和里面的员工打成一片,努力构建自己的人脉网络,这是最关键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深发展实习的时候,同时在实习的还有一个中财的女生,不过,她嫌工作太无聊,做了不到一个礼拜就闪了。在办公室,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叫出她的名字。我个人觉得,千万不要摆架子,不要以为是研究生或者出身名校,就一定应该从事宏伟高尚的事业。很多看起来很琐碎的事情,要做好也不容易。后来和很多banker聊天,知道即便大家去了投行做analyst或者associate,很大一部分工作也是dirty work,关键看你的execution skills。所以,投行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破除对这些地方的迷信和盲目崇拜也是很重要的,用**的话来说,战略上藐视它。

    当然,我知道深发展只是让我尝试一下上班的味道,对将来的求职起的作用不会太大。等我把深发展的实习混完,已经是7月了。那时候很少有外资金融类公司来招暑期实习生,而去宝洁、IBM之类的地方做sales或者accounting我又没多大的兴趣,不过话说回来,人家对我可能也没什么兴趣。于是,我开始新一轮的搜索。目标当然就定在外企,最好是金融类企业。

    那时正好从图书馆借了几本关于风险投资的书,其中一本是HBS的Case,看得热血沸腾,对风险投资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于是开始想去找这一类的公司。在中国,做风险投资的不是很多,因为缺乏健康稳定的退出机制。外资的就更少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IDG(国际数据集团)原来有个下属的风险投资公司,而且我看他的搭档有一个人就是北大毕业的。这时候我又想起在火车上认识的一个在Boston University的姐姐之前好像就在IDG做过,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那个姐姐写了封Mail。她很快回信了,告诉了我那个partner的Mail,说可以尽管试试。于是我给这位L先生发了一封Mail,详细介绍了一下我自己,表明了自己对风险投资的兴趣,并说希望暑假的时候能在那里做intern。没料到他竟然回复了,还约我去面谈。这就有了我的第一次外企面试。具体的面试经过,我在“光华人”论坛上发过,这里不再多说。总之,因为是师兄(L先生就是光华的)的缘故,特别亲切,聊得很high,英语也顺畅了很多。之后还用中文聊了很久,聊了聊光华的近况,聊起了一些老师,聊起了现在的校园生活。后来很轻松地拿到了这个offer。在师兄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风险投资做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和投行的Private Equity类似,确实长了经验。还是老话,光华的牛人很多,只要充分地利用资源,构建人脉网络,绝对可以事半功倍。

    IDG让我有了些底气和资本,可以去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