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生活: 依然奔跑在路上(11)(1/2)

    5. 国际交流经历

    这种经历可能是出国的交流学习(比如光华学院的Manlo交流项目,光华的硕士生们也有若干出国交流的机会,北大和许多国外的大学也有交流学习的项目);如果出不了国,那么比如香港的交流学习也不错(我知道北大和香港的一些大学也有交流项目);或者是出国的实习经历,比如我知道有个国际学生实习交流协会有些出国实习的项目,比如曾经有若干清华学生在某外籍教授的带领下直接去纽约华尔街的hedge fund实习,那几个学生后来找的工作都不错,基本都去了华尔街顶尖投行,再比如我有个同学曾在华盛顿的世界银行总部参加实习,后来她也顺利进入了某家国际投资银行;或者是参加一些国际会议或者国际活动,我有个同学曾经是联合国青年理事会的成员之一,经常出国参加国际会议,这样的简历就很有亮点。

    当然,这种国际交流活动不是所谓的类似“欧洲七日游”的纯旅游项目。华尔街投行因为都是国际背景,所以申请者有些国际交流经历的话,很合国际投行的口味——起码熟悉多元化的文化,起码表明英语可以。而且,目前在国内,这种国际交流机会并不是很多,得到这种经历就是一种超级武器。不能说这种国际经历一定可以保证进入投行,起码这样的经历可以令自己更加独特,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但是,同上面一样,不要过于夸张,比如把出国游玩改为出国交流学习,这些同样是无法容忍的欺骗。

    6. 丰富的课外活动/卓越的特长

    这些表明该申请者不是一个书呆子,而且精力非常旺盛,可以在学习、实习之外做很多事情,生活多姿多彩。课外活动可以是在班里任班长,在学校的某个协会任会长,或者在学生会里做部长、主席之类的。但是,一定要有活动内容作为支撑,相信一个人如果真的参加过上面所举的团体里的活动的话,他的活动能力是会得到锻炼的。如果是team leader,就更是符合了teamwork和leadership两种投行看重的软性要求。希望正在这些团体里的同学们,要珍惜这样的锻炼机会并实在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要简单地把这样的活动视为在简历上吹嘘的资本。

    关于特长,我觉得投行也比较看重。人才的定义有很多种,投行还是会尽可能招揽一切合适的人才的。特长其实也并不只是限于吹拉弹唱,如果在某些professional skills方面特别突出,那么这也是特长,而且是投行喜欢的特长。比如,Excel应该是很多人都会用的,但是如果Excel用得纯熟、会用各种功能,比如熟练建模,就是一种很厉害的本事。我看过我在贝恩的第一位老板也就是美女宁用Excel,其手法之快,令我咋舌。记得一次摩根士丹利来北大开招聘宣讲会,一位banker介绍他的一位同事时,说他用Excel别人是无法看清楚他的指法的——这样的“无影手”当然是深受投行喜爱的大侠了!

    还有一种特长可能是某种职业证书,比如CFA(注册金融分析师)、CPA(注册会计分析师)之类的,这些会是一种plus。但是,这些并非是完全必要的。我在2004年12月报名参加了CFA一级考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