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生活: 依然奔跑在路上(9)(1/2)

    (五) 积累积累再积累

    不知道列位是否真的重视了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之(四)里的一些话。为此,我在此不得不再次重复。因为,很多时候,重复是为了强调——强调自己的定位问题: 自己是否适合?是否有这个能力?是否可以在这个行业里生存下来并表现出色?

    反复说这一点,是感觉国内的教育也好舆论也好,总有种偏激。比如,一味强调“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但却很少考虑吃的苦是否值得。父母一直期盼着孩子从重点小学上到重点大学然后出国留洋拿个洋博士,却很少考虑是否每个人都适合读博士然后做什么家什么者的。大学校园里的投行热也是如此。好像大家都感觉到这是个暴富的行业,是可以一夜脱贫走入上流社会的地方,然后纷纷趋之若鹜。

    所以,方向的确定,是最重要的问题。

    如果,你的确有志于进入投行,那么,剩下的就是去一步步积累,积累,再积累。在这个系列文章的(五)中,我会认真分析投行招人的一些基本要求。很多东西,其实就是种“潜规则”。自然,每家投行都宣称自己如何公平,可是,这世界上没有完全公平的事情。说句公道话,投行在诸多行业中已经在很多方面表现得非常公平了。

    这些基本要求,我想大概可以分为硬性要求和软性要求两方面,这些要求很多时候就是投行选人的标准。起码,公司的HR首先会根据一些硬性要求从成千上万份简历中筛出适合参加面试的几十个candidate。

    硬性要求有什么呢?我想,无非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 家庭背景/教育背景

    很多东西其实是隐藏在背后的: 比如家庭背景。在美国,一些世家子弟很容易得到机会,这是公开的秘密,很多投资银行家都有庞大的家族在支撑着投资银行业。在目前的中国,家庭背景的重要性还并不为许多申请者所知,但是,也要知道,一些投行高层的家庭背景是极为显赫的。对此我觉得应该公允看待。毕竟,投资银行业的核心无非仍然是两个字: People Business。投行并不排斥出身卑微的人,但是,这些人要想在投行立足,人际关系网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再插句话,投行内部的推荐还是非常管用的。但是,我相信如果投行内部推荐的话,这个被推荐者也会是比较独特的,必然有其独特之处,因为投行的人用句俗话来说也是“人以群分”的,投行的人一般不会随便推荐的。

    而毕竟,born with silver spoons的人只是极少数,投行的公平性最大体现在允许甚至青睐许多出身平凡但敢于打拼的人。对年轻人而言,敢于打拼而且头脑聪明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