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浮沉(3)(1/2)

    在嘉里中心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都能在思维和行为上重塑自己一次。印象最深的是,那年夏天正好是雅典奥运会期间,有一天公司的头条新闻,是摩根大通在纽约办公室的一位VP在当天的赛艇比赛中拿了奥运金牌,而且还是在职训练,然后直接去参加奥运会。当时的感觉,就是人的潜力真的无可限量。(The boundaries are only set by yourself!)

    在了解了一个国际公司的运作模式后,我发现自己被这种工作氛围深深吸引。他们全球协作、全球信息共享、独立做事而又相互协助的工作氛围,让人感觉很自主,很有展现自己能力的空间。而这种环境最关键的价值在于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去享受工作的价值带来的成就感。这段实习对我的思想影响很大,并最终决定了我职业生涯的方向。而当我发现这正符合我的性格特点和爱好时,我不得不再一次说,这是一种“幸运”。

    六

    北京的秋天如期而至,在秋风瑟瑟的季节里,一年中最高峰的校园招聘悄然开幕。才9月,Morgan Stanley已率先登场,抢夺第一手最具潜力的人才。由于在进入招聘高峰之前我没有做过任何的准备工作,再加上没有畅通的信息环境,我求职的进程举步维艰。

    本来没有打算全身心投入找工作,因为10G的压力已经让我喘不过气来,但是通过几个月的实习,PH.D的魅力对我来说已远远比不上一个国际公司的吸引力了。这时,已经积累的实习体会让我毅然决然放弃飞越,开始艰辛的求职之路。准确算起来,我真正投入求职时已是11月中旬。这个时间虽然看似很早,但是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工作,“四大”的申请——长经验值最好的机会——早已过去,连后来参加的唯一的Mars的笔试,也无法顺利通过。毕竟,英语考试和求职的笔试还是有些差距的。虽然Mars在整个中国区要人极少,笔试被刷非常正常,但我却对自己的英语能力开始产生怀疑。

    在校园招聘最如火如荼的那段时间,我连续申了好多家国际公司都没有任何结果。给Monitor邮寄的简历因为邮资不足被退了回来,由于是在截止期的前一天才寄出的,退回来的时候,时间早过了。申请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汇丰银行时,由于没有时间去听他们的宣讲会,只能就自己从网上看到的职位申请,一直没有回音,过了好久才从同学口中知道,我申的职位今年在中国没有招聘名额。而还有好多公司在招聘时明确指出只要研究生,我也不知道,当然投过去的简历就必然没有回音了……

    凡此种种经验教训,在2004寒冷的冬天经历得多了,心也就慢慢蜕去了往日的浮躁,开始懂得什么叫作“失望”。虽然曾经对自己的英语能力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