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第二章 周其仁: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家(1)

第二章 周其仁: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家(1)(2/2)

挤占了其他生产部门的资源,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在天灾**所共同作用下,中国经历了震惊中外的三年(1959年~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

    由于当时“一大二公” 的经济体制,农民被集体劳动的生产形式牢牢拴在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土地上,几乎不存在人口流动。大饥荒来临时,地方政府为了政治需要,封锁消息,用强硬行政手段干预饥民“逃荒”,从而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部分重灾区甚至发生了“易子相食”的惨剧。

    这一切给当时刚满10岁的周其仁留下了深刻印象。身处如此剧烈颠簸的社会,任何个体都不可能逃脱形势的摆布,眼见种种荒谬现实,只能听之任之。周其仁少年时代在迷惘与困惑中度过。

    1966年,周其仁初中毕业,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1968年12月,**发起“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周其仁就是其中的一分子。从1968年一直到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0年间,他一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进行劳动锻炼,期间还在完达山做了7年的猎人,这与其现在的经济学家身份形成鲜明对比,颇有几分传奇色彩。

    完达山岁月给周其仁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烙印。那时,山里只有他和师傅两人,衣食住差不多样样都是自给自足。“我们住的茅舍是自己盖的,吃的食物不是从山上打来的,就是小菜园子里种出来的。”有个现象令周其仁百思不得其解,看到师傅在倾盆大雨中点火,还能自制洗衣用的肥皂,比自己父母本领大许多,收入却是天壤之别。周其仁不禁在心里纳闷:这到底是为什么?当时很多人将此解释为城乡差别,周其仁不解。得不到答案的周其仁异常苦闷,陷入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