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第一章 吴敬琏“经济学家的良心”(15)

第一章 吴敬琏“经济学家的良心”(15)(1/2)

    第一章 吴敬琏“经济学家的良心”(15)

    从外貌上看,吴敬琏身材纤瘦、面目清秀、脸庞圆润,一副文弱的知识分子形象,但这并不妨碍他追求真理。实际上,他骨子里始终洋溢着报国的热情,谦和温润的外表下,思想锋芒毕露。

    作家苏小和曾在一个公开场合见识过吴敬琏的棱角:有人反复提到“三年自然灾害”这样的历史表述,一旁的吴先生绷不住了,他拿过话筒说:“自从有的电视台用三年自然灾害描述当时的三年大饥荒,我就再也不看那些所谓的节目了。关于三年大饥荒,**主席早就说过,那是三分天灾,七分**!”吴敬琏的坦率与大胆,由此可见一斑。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学家们注定面临诸多选择。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冷热”之争,到调控与反调控、整体配套和单兵突进,再到股市之争和权贵现形,每一个改革的十字路口,都有吴敬琏的身影。

    学者的固执表现在一旦认定某个真理就永不回头,而吴敬琏正是这样的人。自从倡议市场经济开始,他始终没有怀疑过这个选择。绝大多数时候,他总是以中立的姿态发言,提出建设性意见,修复改革的瑕疵,却常常招致不解和非议,而捍卫真理的决心使他有勇气面对无数次非难。

    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本土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迹象表明,瞭望者的队伍也开始分层衍化。

    当今社会,已经很难再听到客观、公正,令人不怀疑动机的声音了。利益像血吸虫一般爬满社会的各个角落,每一种声音的背后,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它们被包裹扭曲,就连发声者本身也常常难以分辨真伪。而经济学家们所处的位置,拥有的名誉、声望和发言权,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利益集团争相拉拢的对象,而一旦拉拢不成,他们又常常陷入非常不利的窘境。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领域的每一次论争背后,都开始出现一个同样的疑问:经济学家究竟为谁代言?与此同时,社会上开始出现诸如“被豢养的经济学家”、“权贵代言人”之类的言论。看似偏激的言辞其实并非空穴来风。经济学家队伍变得良莠不齐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现实的诱惑前,很少有人能耐得住寂寞。翻看他们的简历,很多人担任上市公司董事,个别经济学家的家族掌管数十家企业,不能不令人心生怀疑。

    在财经作家吴晓波眼中,吴敬琏“从外貌到灵魂干干净净”。身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要职”的他,并不是什么公司的董事,他的子女也没有人从事商业经营。

    作为“整体协调改革”方案的支持者,吴敬琏对改革过程中国企改革与社会保障领域的落后状况忧心忡忡。在他看来,这是前进的短板,必定会拖慢整体改革进程。因此推出《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一书,痛陈权贵资本主义,呼吁全国上下切实推进改革,建立公正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