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吃亏”是福(2/2)

 中国人常说“舍得”,就是说“有舍才有得”,或者说得再极端一点—要想“得”必须先“舍”才行。“舍”不掉,就“得”不到。

    所以说,吃了亏的人,就一定有“好事儿”在前边等着他。反之,一个人要是总想着“占便宜”,老不让自己“吃亏”,那么在前边等待他的就不会是什么“好事儿”了。

    这可不是我“瞎忽悠”。自古以来,印证了这个道理的事件不胜枚举。

    就拿眼前的事儿来说,如果有人帮了你,即便你没想着“报答”人家,甚至说得极端点儿,即便你觉得这人“很傻”,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至少你不会“烦”这个人,要是部门里有个什么“小选举”之类的活动,或是其他什么“好事儿”的话,十有**你会想起这个人。因为你总不至于选那些从来没帮过你,或天天占你便宜的人吧?或者再说得简单、直观点儿—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都不傻。那么“群众”是喜欢经常吃点亏的人呢,还是喜欢从不吃亏,专爱占“小便宜”的人?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经常吃亏的人在“群众”那里并没得到什么好处,但领导也不是“吃干饭”的“瞎子”—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会“亏待”常吃亏的员工。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占便宜”、“不肯吃亏”就像“芝麻”,“利益”就像“西瓜”,到底哪个该“丢”,哪个该“捡”,不言自明。

    这么一说就很清楚了,“吃亏”并不可怕。真正的聪明人,应该主动上门“寻找”吃亏的机会,傻子才会躲得远远的。

    请相信一句话“能让别人欠你人情是你的本事”。肯吃亏、擅吃亏的人,才是真正能够“笑到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