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八章 商议要事(2/2)

    看着老朱头几个人开溜,方世玉心中十分懊恼。

    自己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却没有想到老朱头依旧不愿意跟自己下南洋跑路。

    看来自己还是有些着急。

    老朱头跟自己的感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等下一次再见面,应该从生活方面入手,要好好的跟老朱头增进一下两人的关系。

    “想法不错!”

    “既然硬的不行,那就对他来软的吧。”

    方世玉若有所思的想到。

    “……”

    “父皇,你为何这么着急回宫?莫非你想要现在就实施恩公的内阁制?”

    刚回到宫中,朱标就朝着朱元璋着急的问道。

    “说的不错。”

    “为父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内阁、司礼监以及军机处的构思,简直就是天衣无缝!”

    “不过毕竟这只是一个构思,至于效果到底如何,我们只有等他真正的创建起来,才能见分晓。”

    “你派人通知一下内侍,让他们传吴琳,徐达,还有李善长来御书房见朕。”

    朱元璋朝着太子认真的吩咐道。

    身为一代明君,朱元璋当然不可能因为方世玉的几句话,就贸然的实行内阁制。

    他决定召集朝廷的重臣,然后仔细的商议一番。

    “嗯?”

    听到这三个人的名字,朱标有些惊讶。

    自从胡惟庸事件后,朱元璋就撤销了宰相的职位。

    身为吏部尚书的吴琳成为了文官之首。

    徐达则是开国六公爵,大明的军神,武将勋贵的代表人物。

    父王召见这两人,应该是有自己的想法。

    不过召集李善长,就有点出乎自己的预料了。

    李善长是开国六公爵中唯一的一个文臣,被朱元璋誉为大明功臣第一人和吾之萧何。

    在大明王朝可谓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过晚年的李善长,却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

    那就是推荐自己的学生胡惟庸,接替他成为宰相。

    所以朝廷里面,总有人觉得胡惟庸案只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

    朱元璋真正想要对付的人,其实是李善长。

    父皇对于这个说法一直不置可否。

    而李善长也是一直闭门思过,就连平时的朝会也没有参加。

    却没有想到今天父皇居然主动召集对方过来议事。

    实在是令人出乎意料。

    “你楞在原地干嘛?还不快点去?”

    看着太子愣在原地,朱元璋连忙瞪了他一眼。

    “儿臣领旨!”

    朱标走出御书房,然后命令内侍去通知三人前来商议紧急要事。

    事实上,现如今的他才是最希望内阁创建起来的人。

    毕竟朱元璋可是拿自己当牲口使唤。

    要是多了几个帮手,也能分担一下自己身上的压力。

    “……”

    “启禀陛下,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以及吏部尚书吴琳求见。”

    没过多久,就有内饰在御书房外启禀三人已经到来。

    “宣他们三人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