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称雄 > 第412章 军机处与枢密院

第412章 军机处与枢密院(2/2)

的把大明军队未来的指挥体系重新标明,一目了然。

    在这张图上,大明皇帝是整个大明军队的最高指挥决策者,在皇帝之下,是由四顾命大臣为主的军机处。

    然后往下,分别是兵部和枢密院。

    以后兵部将是一个军政系统,负责的是军队的行政、后勤、装备、以级武官的选拔、晋升、赏罚等。兵部下面,在原来的各司外,还将设立陆军司、海军司和总装备司、总后勤司等。

    而枢密院则是军令系统,握有调令兵。枢密院设枢密使,下面设有总参谋司、以及五军司令部,他们领导天下各个军区和军镇。

    刘钧的这套指挥体系里面,军机处成为军事最高决策中心,而兵部改为军政系统,负责的是行政后勤这一体系。大明军队的指挥链条,将是皇帝-军机处-枢密使-总参-五军司令部-各军区-军镇为基本链条,负责大明军队的作战指挥、控制、协调和训练等。

    “军机处直接向皇帝负责,其成员为四顾命大臣、兵部尚、枢密使、总参谋长、前后左右中五军司令、以及陆军司令、海军司令、总装备司长、总后勤司长。”

    整个军机处核心成员达到十六人。

    军机处是枢密院和兵部的上级,沟通皇帝、总理处和下面的兵部与枢密院。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不过聪明如周延儒、吴甡等人还是一眼看出来了刘钧的真正用意,绕了这么一大圈,实际上就是冲着兵权来的。

    如果刘钧当初没撤除五军都督府,那么就很难把指挥权从兵部中抢过去。现在绕上一大圈,先撤除五军部,回头又说兵部权利过大,军政军令不分,然后转头就设立了一个枢密院,还特别设了一个军机处,顿时兵部的核心权力立即被剥夺了。

    搞这么复杂,只为掩饰他夺权的野心。

    偏偏他还这么聪明,没直接弄个枢密院,而是还另设了一个军机处,把皇帝拉了进来,让他做了军机处的最高决策者。

    如此一来,兵部就相当于变成了过去的五军都督府,没了调兵权,只剩下行政后勤了,这跟北宋时的兵部有什么区别?

    兵部真正最重要的调兵权,反而转到了枢密院,通过这个总参谋司和五军司令部,握有调兵权。他们隶属的军镇,则直接握有指挥权。

    “我反对。”周延儒恼怒的道。

    “我也反对。”吴甡也站起来道。

    兵部尚陈新甲也出声反对,如果真这样搞,那他这个兵部尚还有什么可当的。

    这个时候,刘宗周说话了。

    做为四顾命之一,他的态度极为关键。现在场面上是周延儒、吴甡联手二比一对刘钧,占多数,持反对意见。

    “陛下,老臣以为,郡王的这个提议是老成谋国之议。五军都督府确实早就名存实亡,兵部独掌统兵调兵权,这与祖宗制度不合。如今郡王提出建枢密院掌军令,兵部掌军政,军政军令分开,这是好事。相互制约,方能长久。陛下年幼,再设军机处,负责协调兵部与枢密院,为陛下参谋顾问,这也是个好建议。老臣赞同郡王此议,认为当设立军机处和枢密院。”

    二比二。

    四顾命大臣,二比二,持平。

    关键时候,便看皇帝态度了。

    “那就按郡王之议,设立军机处和枢密院。”皇帝一语定音。“此事,就由郡王全权负责。”

    第一任枢密使,最后由现任工部尚范景出任枢密使。范景虽是现任工部尚,但于崇祯七年拜过兵部尚并参赞机务,有知兵之名。后来因为在黄道周一事上进谏崇祯,惹怒崇祯被贬。此后梅之焕入阁首辅,起用他入朝,再次官至工部尚。

    这也算是一个比较能干实事的官员。

    对于这个枢密使,刘钧并没有去争,也没想自己兼任或用自己人。以大明的惯例,是以驭武,不可能用一个武将来当兵部尚或者枢密使的。

    刘钧也不太在意枢密使谁来当,枢密院最关键的是总参谋长和五个司令,这六个人才是枢密院里最重要的人,何况,枢密院之上还有个军机处。

    至于兵部,刘钧干脆任由周延儒他们举荐官员,出任几个军种司令。与五军司令这样类似的战区司令比起来,这几个军种司令其实不过是管着行政后勤而已。(未完待续。)

    PS:  谢谢幕雨宸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