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锦衣月明 > 第六十二章 浴血凤岭口(三)

第六十二章 浴血凤岭口(三)(2/2)

见那躺着的汉子手脚同时用力,从车厢内弹跳而起,手中挥舞一把绣春刀,向毫无防备的倭军铁炮手杀去。

    与此同时,三名女子和那位车把式纷纷从车厢内取出兵器,杀向毫无防备的倭军铁炮手。

    三名女子正是叶茹柳、黑姑、安在姬。车把式是施天济假扮的。车上躺着的是石朗。

    昨天晚上,根据打探人员反馈的凤岭口倭军兵力部署情况,骆石印、休能、黄龙等人经过协商,决定先想办法派人接近倭军铁炮队,只要解决了威胁最大的倭军铁炮手,才有可能在尽量减少伤亡的情况下,接近敌人,战而杀之。

    于是,才有了刚才这处好戏。

    这倭军的铁炮其实不是炮,而是一种火绳枪,属单发火器,其远距离杀伤力还是相当大的。

    石朗、叶茹柳、施天济、黑姑、安在姬各自手持兵器,冲进倭军铁炮队中,一通凶砍猛砸。

    如此近距离地肉搏缠斗,倭军手中的铁炮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一方面,由于刚才放松了警惕,大部分倭军铁炮手根本来不及反应;另一方面,在敌我双方的混战中,他们不敢放枪,因为在这种近距离的混战中,如果随便开枪,极有可能伤着自己人。

    就在石朗、叶茹柳等人得手,在敌阵中痛杀时,远处的山路上,尘土飞扬,十几匹骏马向着倭军阵地飞奔而来。

    马上坐着的正是骆石印、休能、黄龙三兄弟和崔彪等人。在他们的身后,是一队快速奔跑的队伍,他们分别是金光寺众僧、黄龙的手下和虎尾山寨中的众位兄弟,他们个个手持兵器,如狼似虎般向着这边的倭军冲了过来。

    处在第二和第三道防线的倭军一看敌情紧急,纷纷冲上前来,加入到第一防线中的肉搏战中。

    骆石印、休能、黄龙等人转眼间已经冲入敌阵。

    骆石印眼见几名倭军足轻手持长矛向自己刺来,立刻双脚用力一蹬马鞍,身体从飞奔的骏马上腾空而起,在空中挥掌发力,一股巨大的冲击力从他的双掌发出,隔着几米的距离,将那几名倭军足轻击出五六米远的距离。几名倭军足轻当即倒在地上,口吐鲜血,不能动弹。

    黄龙挥舞手中九环大刀,跃马冲入敌阵,左劈右砍。数名敌兵死于他的刀砍马踏之下。

    黄虎、黄豹两兄弟挥刀持剑,紧紧跟在大哥的身边。兄弟三人紧密配合,在敌军中横冲直突。

    突然,黄豹见一名倭军弓弩手拉满长弓,一支飞箭射向正在奋力拼杀敌军的叶茹柳。

    叶茹柳此时正和石朗一起,专心应对眼前的数名敌军,根本没有意识到射向自己的飞箭。

    眼见那只飞箭即将射中叶茹柳的后背。

    危急时刻,黄豹从马上纵身一跃,在箭簇将要射中叶茹柳的一刹那,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射来的飞箭。

    只听“噗”的一声,来箭射入黄豹的胸膛。黄豹忍着剧痛,大吼一声,奋力挥刀冲到那名射箭的倭军面前,手起刀落,将对方砍翻在地。

    “三弟!”黄龙见黄豹受伤,立刻和黄虎一起,拼力砍杀四周的敌兵,妄图前去救护受伤的三弟。无奈,两人被敌军死死缠住,未能杀出重围。

    叶茹柳和石朗也想抽身前来救援黄豹,同样被多名倭军围住,不得脱身。

    身受重伤的黄豹咬牙挥舞手中的鬼头大刀,接连砍死三名妄图杀伤自己的倭军。鲜血顺着黄豹的衣服淌落下来,在他的脚下形成一串长长的血印。渐渐地,黄豹感到两眼发黑,双脚也不听使唤。

    这时,一名倭军足轻手持长矛猛地刺中黄豹的心脏。黄豹顾不得钻心之痛,他用左手用力抓住刺中自己的矛柄,两脚用力,生生地将对方逼退三四米。那名倭国兵用尽气力,也未能将长矛拔出。

    望着有些胆怯的对方,黄豹口中发出一声狰狞恐怖的笑声,他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将手中的鬼头刀深深插进那名倭国兵的胸膛。

    休能和崔彪几乎同时从马上跃入敌阵,他们刚一着地,立刻就有七八名倭军围了过来。休能和崔彪后背相靠,抡动手中的铲杖和朴刀,直杀得围过来的倭军哭爹喊娘,死伤大片。

    施天济、黑姑、安在姬三人一起,合力拼杀,将靠近自己的敌兵一一砍杀刺死。

    后边依靠脚力飞奔的众英雄这时也已经赶至阵中,他们齐声高喊着杀向倭军。

    就这样,凤岭口开阔的路面上,双方三百多人的队伍混战在一起。

    现场杀声震天。双方杀得人仰马翻。

    经过近半个时辰的混战,这场几乎是势均力敌的战斗才算结束。

    结果,二百名左右的倭军全部被歼。黄龙、崔彪两个山寨的兵马损失大半。黄豹战死。金光寺十几名武僧丧生。

    至此,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骆石印率领小分队,在休能、黑姑和黄龙等人的帮助下,终于摆脱倭军的围追堵截。

    按照昨晚骆石印和休能协商好的计划,他们决定兵分两路,休能率金光寺众僧向西北方向行进,奔向义州投奔朝鲜官府的军队。骆石印则取道东南方向,率领小分队直奔朝鲜的都城王京。

    大家免不了临别前的一番寒暄。

    叶茹柳和黑姑、安在姬分别相拥告别。